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三国之汉魏风 > 西园文学会2(第4页)

西园文学会2(第4页)

只见丁仪趾高气昂地掸尘起身,颇有深意地看了对座的曹操女婿夏侯楙一眼。一只手背着腰,一只手持着卷稿,迈着四方碎步,缓缓行至宴席中央。他素来对曹丕、夏侯楙有夺妻之恨,如今相府西园文宴,他心想定要借此机会,在什么河内司马氏、谯沛夏侯氏面前,抢到这风头。

于是丁仪精思著作的,乃是一篇语言锤炼的《励志赋》。

丁仪此人,会有什么志呢?跟陈琳应瑒一样报国效心?

崔缨用笔头抵了抵额角,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

“嘉《法言》之令扬,悼《说难》之丧韩。鉴登险之败绩,顾清道以自闲。瞻亢龙而惧进,退广志于伐檀。”丁仪是狂热的名法信徒,自任西曹掾以来,雷厉风行,手段阴狠,是曹操手中的一把快刀。丁仪向往的,一直是李悝之变法,韩非之才识,李斯之高位。为此,他交结朝中军功派系二代,与夏侯惇一支关系不睦,他便极力交好夏侯渊族子,加上同乡姻亲的关系,丁仪与夏侯尚、夏侯霸等人相处甚好。

“嗟世俗之参差,将未审乎好恶。咸随情而与议,固真伪以纷错”“疾青蝇之染白,悲小弁之靡托”——听到这几句,崔缨将握着毛笔的手指,都要嵌进手心的肉里了,想闭眼缓解下颈背冷汗,却害怕幻想出崔琰下狱枉死的画面。

历史上,丁仪丁廙兄弟二人是曹植嫡争党羽,可崔琰露板直言维护曹丕的世子之位,遭到他们的忌恨。便趁曹操将崔琰下狱之际,落井下石,谗杀崔琰等忠良。而曹植与丁氏兄弟关系很好,有不少书信诗作往来。

这件事,在崔缨心里,一直是个心结。只要一涉及清河崔氏的家毁人亡,她就有些喘不上气,不知道怎么面对曹家人。

“子嘤,你怎么了?”

曹丕拍了拍崔缨揪紧下裳的手,关切地问道。

“没,没事——”

崔缨扭头再看曹植,却见他正顾着给丁仪拍掌叫好。于是拉了拉他的衣袖。

“子建——”

“哎?”

“你觉得丁仪这赋,真的写的好么?”

“还行,比起孔璋的,我更喜欢正礼这种引据古典的,太漂亮的辞藻啦!”曹植沉浸在文章盛宴中,已醉七分。

崔缨小声道:“可我不喜此人,以后,你能离他远些吗?”

曹植欢呼着没听清她说话。于是崔缨又重复了一遍。

曹植便开始迷惑不解了。

“我说缨妹妹,你今日,怎么如此怪诞?好好地,又好为人师做什么?”

崔缨被气噎到了,索性赌气起身,坐在曹丕左侧,离曹植远远的。

在友人与恋人之间,子建,将来你会如何抉择?我知你很难辨识忠奸,可那崔琰不是别人,是我叔父啊。

说话间,丁仪已吟咏完。陈群、司马懿等人都默默给他鼓起了掌。可曹丕这边——却迟迟没有品评的声响。

“以瑚琏、骐骥自比么?”曹丕冷笑道,“子桓相信,丁曹掾确为军国重器,既然在赋中,您羡慕首阳山隐士留下的美名,憎恶那些追逐千乘财富而留下讥讽的小人。那便祝先生前程似锦,切勿触碰鼎角而自生祸端。来人,有赏——”

丁仪飞快接上话,拱手谢礼道:“二公子良言,仪自当谨记!也祝二公子德厚福绵,万寿无疆!”

崔缨此刻,心情平复不少。丁仪确实虚伪,但确有才干,还有几分胆量,敢跟曹丕对着干。反观夏侯楙,却是个文武不通、性情怯懦的草包,自从曹操长女曹银嫁给他之后,惧内的声名便传得邺城公府无人不知。此时此刻光顾着吃喝了,哪里像丁仪一样,文质彬彬地作了长达两页的辞赋,引得众宾赞许有加。

丁仪退下,又有两人一同上台,正是卞兰和吴质。

卞兰是曹丕亲舅舅的嫡长子,年纪与曹彪相当,他倒是规矩本分,只像在学堂完成习作一样,献上规劝箴谏的文辞,以博求曹丕青睐。但卞兰似乎很胆小,畏畏缩缩,连直视曹丕都不敢。也是卞夫人的缘故,曹丕还算比较赏识他的文学,便敷衍夸赞了几句,赏金表示了一下,喜得卞兰连连磕头。

吴质就不同了,颇有“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意味,是个刺头和毒舌。比之丁仪的自信,有过之而无不及。所有人都清楚,寒门出身的吴质能侍奉曹丕左右,那是他善于谄媚换来的。可曹丕就喜欢吴质那股傲气,即便身份低微,也自信诗词歌赋能流芳千古。在文学理论方面,他们二人是情投意合的知音。

于是吴质投其所好,把献给曹丕的《投壶赋》诵读于众时,一半的宾客都面面相觑,偏曹丕兴致盎然,连声叫好。

观察宾客脸上神情和细微动作,远比吴质作品本身有意思,崔缨忍俊不禁,一时忘了抄录。不过也没什么,在中郎将府,曹真与吴质素来不怎么待见她。

“兄长,此赋,赞述之辞为滥,言过其实了吧。”曹植随意倒了杯酒,漫不经心道。

曹丕敛起笑意,轻抚短须,思量片刻,正色曰:“的确。赋者,言事类之所附也,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也,故作者不虚其辞,受者必当其实。季重赋中的我,言过其实矣。但昔日吾丘寿王被召入汉宫下棋,何武等人歌颂他,犹受金帛之赐。念在赋中真情,赐吴季重,中赏——”

听到这样的评价和赏金,崔缨十分不服气,一连几个,都是什么乌合之众,宠奖亲信,曹丕任性起来,也是很多疏漏不检点的行为啊。可转念,细细地品起曹丕关于赋作的理论来,崔缨这才反应过来,曹丕话里藏针,夹带着讽刺了,丁仪那篇虚假美饰自我的《励志赋》。

崔缨爽到了,提笔记下曹丕这段文学批评的经典术语。

“……丈夫要雄戟,更来宿紫庭。今者宅四海,谁复有不并!”

突然一阵豪迈的诵读声,给崔缨惊得一激灵,抬头看去时,只见应玚胞弟应璩,不知何时出现在台上,念起了颇具乐府民歌风格的五言诗。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