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三国之汉魏风 > 西园文学会5(第4页)

西园文学会5(第4页)

曹植朗声大笑。

这时候,小曹叡也被现场欢愉的气氛带动了,骄傲地跑到曹植跟前,背起两首跟兄弟和睦的诗来。也来发表一番他对于分封郡县制的看法。

“四叔,四叔!叡儿喜欢那个小哥哥的法家思想呢!”

“呦,你还读过法家呢?”

“只是娘亲教过的‘守株待兔’的启发啦!叡儿觉得,凡是制度的推行,各有兴衰,并非都是开始很好、最终却走向败坏呀,而是形势发展让它变成这样的。当忠厚仁德能惠及草木那般广博时,《诗经?行苇》就创作出来,歌颂这种兄弟亲善的美德;当恩泽变得淡薄、连家族亲属都不再亲近时,《诗经?角弓》就写下篇章,讽刺这种兄弟疏离的现象了。四叔啊四叔,你用了那么多古人的例子,叡儿虽然听不太懂,但真的已经说得很详尽了!”

曹植慈爱地抚摸起小曹叡额前的碎发。

“叡儿的意思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听到熟悉而陌生的声音,曹植错愕地抬头望去,却见崔缨不知何时,已站在他对立面。

“平原侯,希望你能明白,郡县制,不是秦亡的主要缘故。时移世易,世卿世禄制终为官僚制所取代,那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国家利益面前,有时,宗室子弟也须得让步。”

掷地有声的发言,夹杂着陌生的后世名词,顿时令筵席寂静。

郭奕瞧见是崔缨,眼中亮起光芒。

曹丕本就倾向于削藩减少分封,刚才只卖个人情给他弟弟,现在听到崔缨这样新颖的说辞,顿时起了兴趣,正色敛容起来。

事实上,崔缨一开始并不打算出这个风头。

她又不是真的曹丕同伙,犯不着泼曹植冷水,何况曹魏将来也坏在没有很好处理分封藩王,而让外姓之臣篡夺了神器。可那个聪明避势,不与曹植争锋的少年,是郭嘉遗孤,这些年崔缨看着他在曹丕府长大,就像自己的弟弟一样亲。他的见解,颇有郭嘉风格。而郭嘉的风格,就是她这个徒弟的风格。

更何况,后世中学历史教科书上,可明明白白写着郡县制的优越性。曹植司马孚的言论代表了这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普遍看法,崔缨不能因为他是曹植,就不敢为秦始皇说上两句公道话。

于是崔缨在脑中快速检索残缺的记忆,很快就想起大学时学过的,唐代柳宗元的《封建论》,于是借用了里面的观点,抨击曹植道:

“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然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贸然还复古制,倒施逆行,终为时代所抛。

“秦末英雄逐鹿,关中之地尽为肢解,愆在人治之失,非郡县之制失也。租赋累牍以困黔首,土木征伐以竭民工。方是时,内廷长幼乱序,外朝六国遗民未定。故有瓮牖绳枢之子,奋臂为天下倡始,四海豪杰为之麋沸蚁动,云彻席卷方数千里。

“然则秦末有叛人而无叛吏,有叛将而无叛州,秦政之失不在州而在于兵!

“高祖矫枉过正,复宗周之旧制,初封异姓王,致使布越之叛,后大封诸子,致使诸王攻击如仇雠,汉帝弗能轻易罢诸国之兵,皆因典选与军事大权旁落宗室也。列侯骄盈,养兵在国,而成共叔段之萧墙之祸。时郡国并存,有叛国而无叛郡。可见,郡县之制,优于分封,虽百代可知也。

“古周之封建,‘家天下’而欲传之千秋万代;老秦之郡县,虽同为门户私计,欲传万世无穷尽,国祚颠仆亦可知:汉承秦制,始皇崩而秦制传千岁,‘公天下’之端,自秦始矣!”

……

一语点醒座中数人。

满座雅雀无声。

直到曹丕默然,轻轻拍了几声掌,表示极高的赞许。

司马懿和丁仪,转动起眼珠,似乎都对这个惊世骇俗的女公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各自琢磨起心事。连吴质繁钦那样倨傲的人,都不禁以另样眼光看向崔缨。更不论离崔缨席座最近的卞兰,惊得酒都洒了衣襟,慌忙揩袖了。

“家天下”“公天下”“门户私计”……当这些超绝时代的词汇蹿入曹植耳中时,他只觉得不可置信,盯着眼前故作冷漠之女子,觉得陌生无比。疑惑、生气、醋意,许多轱辘话儿到了嘴边,却只剩一句:

“你放肆!”

崔缨也不躲避曹植的目光,她就是要肯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告诉参宴来宾,此后她崔氏女赴宴当个书记小吏,绰绰有余。

郭奕同司马孚朝着他们二人深作一揖,退下了。崔缨漠然望着惊魂未定的曹植,还想说些什么,却住口,不再说了,恭敬拱手拜道:

“君侯承让。”

眼见着被崔缨拂了面子,只留给自己一个背影,曹植讪讪退回,盘腿打坐,两指将耳杯捏紧,苦闷着气一声不吭。

从前多少年,要强的他都没有输给过她,今日是怎么了,为何浑身不自在,从未有过的心慌意乱?仿佛只要他没有及时琢磨明白,她就会像离弦之箭似的,再也不会回来。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