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完奖,两人都要说获奖感言,互相客气了下,司黎示意她先来。新人首奖嘛,她又不是没得过,正激动的时候呢。
而演艺圈也讲压轴,所以资历老的后发言也无可厚非,巩蕊就先说了获奖感言。
在她说话时,司黎看着台下,大眼睛眨了又眨,却忽然找不到该聚焦的点了。
之前的两次拿奖,江修暮都在场。她最紧张的时候,就往他那看,看见他朝她微笑点头,她就安心了不少。
这一次,她倒是不紧张了就是,更想看见他了。
手里这奖杯不轻不重,司黎拿着它,感觉万籁俱寂,默默然之时,耳边却忽然想起了他给她念过的诗。
是当初他们房子装修好,装点书房时,江修暮提议家里就不要挂别人的字了,他们自己写。
司黎觉着也对,请人写还要花钱搭人情。DIY能省不少呢。
于是,两人铺开笔墨,江修暮握着她的手,说要一起写,问她想写什么?
司黎想了下,要她说什么字都不如“恭喜发财”好看。但挂在书房,铜臭味太重了。
你定吧。她说。
江修暮便引着她的手,沾饱满了墨汁,两人共同写下了苏东坡的那首《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当下,男人磁性的声音仿佛就在耳侧,在同她一起背。
背完整首诗,轮到她时,司黎的胸膛里豁然亮堂了,肩膀一松,握紧了手里的奖杯,走上前去。
一蓑烟雨任平生。
而她的一生还没结束呢。
什么金鸡、金马、金像,老娘既然能拿第一轮,就能拿第二轮,再往大了说,还有戛纳、柏林、奥斯卡呢。
她走好自己金光闪闪、阳光普照的康庄大道就完了,别人走什么路与她何干。
执着于理想,纯粹于当下。
拿过话筒时,司黎的感言也变得简单:“我希望自己一辈子都能像现在这样,挺胸抬头地站在领奖台上。”
“对着所有爱我的人说,放心,递给我的,我都接得住。我拿到的,我都配得上。请你们放心。”
这番话说完,典礼还在继续直播呢,网上一场堪称轩然的舆论台风就已经开始酝酿了。
台下,摄像头没关注时,司黎拿出了手机,屏幕最上方是一条消息:【道是无晴却有晴。阿黎,我在家等你回来。】
第73章
俗话说得好,谁心里有鬼,谁才往胸口上贴灵符。
颁奖典礼结束后,司黎工作室按照之前写好的词,照例发了几句拿奖很开心、感谢导演观众之类的客套话。
而就在她发完微博的十分钟后,巩蕊的个人号发了一篇千字小作文,里面详细地讲了她拍这部电影从选角到拍摄的心路历程,中间受了多少伤,最后又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到这一段,所说的内容都无可厚非,可结尾处,胡珍读着那两句话反复地品;【我知道自己这次得奖只是幸运,也愿意聆听前辈指点,感谢大家支持,今后会继续加油的。】
什么叫做前辈的指点?
胡珍扭头看向司黎,“你今天说那些话是故意的?”
“哪些话啊?”后者正忙着看粉丝们的祝福。
变着花样的夸奖,看得司黎心花怒放,呲两排白牙笑得合不拢嘴,头都没抬、心不在焉地回答她。
“没什么。”胡珍看她这样就知道,她就算有心内涵,当时场面变化那么突然,司黎也没那脑子。
只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了。
不过,根据胡珍多年来敏锐的判断力,当晚她就觉得这事不简单,一边暗暗筹谋一边和汪导那边通了气。
果然第二天,舆论就开始往两个方向引导,“女明星领奖台上明争暗斗”“真假美猴王,到底谁是真大圣”。
前一个主要是说有前辈当场内涵后辈不配和她一起站在领奖台上;第二个是胡珍公关的反击,全文主旨——谁配谁不配观众说了算。评分摆着呢。
这么一交锋,双方粉丝也都下场了。巩蕊的大粉先是发长贴说某些人恨不得自家姐姐年年全揽所有奖,娱乐圈为她们一家开。司黎这面的佛系粉比较多,平时战斗力一般般。主要因为正主不走流量线,数据什么的是那个意思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