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七零年代青云路笔趣阁 > 第51章(第5页)

第51章(第5页)

“即便新厂在年前就能建好,等它能试车投产,正式盈利,也是一两个月以后的事了。”宋恂见他一直蹙着眉头,便说了自己这段时间想的办法,“一方面还是得在原有的老工厂上想想办法,或是改进生产技术或是扩大生产规模,我还没机会去公社的工厂做过调研,所以暂时没有具体章程。另一方面,就是像开办渔船修造厂似的,开办一些不需要什么固定资产投入,又利润率高的企业。”

苗利民叹气:“这样的项目要是好找,公社的干部们哪还会这么犯难!”

“我最近想在队里盖个房子,所以在房屋修建方面做了一些了解。”

苗利民跑题问:“你这是打算建婚房了?”

“对。”宋恂不好意思道,“我现在住的还是小羽他堂弟的房子,以后就要在瑶水定居了,总得有个自己的地方。”

“不错不错,你心里有个成算就行。日子总会一点点好起来的!”苗利民对宋恂的适应能力还是很欣赏的。

家里出了那样的事,事业上也受到了打击,他能尽快爬起来一切向前看,总比稀里糊涂混日子强。

小毛这个女婿找得还不错。

宋恂重新转回正题说:“咱们团结公社的七匠还挺多的,为了盖房子的事,我最近跟人打听了不少手艺活好的匠人,发现几乎每个生产队都有几个特别出名的人。比如,我们队里有个漆匠唐三采,红星大队有个木匠夏富林,其他队里也有很多大家能叫得上号的手艺人。”

“确实是这样。”苗利民向他这个外地人解释,“封建社会那会儿,咱们这边动不动就禁海了,渔民们为了混口饭吃,就渐渐发展出了手工业。直到解放前,还有很多包作头,带着村里的工匠们,组队出门承揽工程。父带子,师带徒,一代一代传下来,累积了不少手艺人。咱们这边建房子都是自己建的,在村子里喊一声,渔民们下了船就能帮你上房安房顶。”

“苗书记,既然咱们有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不可以好好利用一下?把这些手艺人集中起来,开办一个建筑营造厂,组建正规的建筑工程队,出去包揽业务?”

“咱们公社有瓦窑厂,水泥厂,但是经营状况都不太乐观,只能接到农村社员的订单,还经常被社员们拖欠货款。要是能借着建筑队外出参与城建的机会,带动一下这两个厂的销量,兴许也是一个转机。”

苗利民起身在办公室里来回溜达,琢磨宋恂这个主意的可行性。

公社里这些匠人的手艺是没得说的,都很能拿得出手。

只是这一二十年里,不允许个人承包建筑工程,生产队组织的建筑队也多是临时的,有活就接,完工散伙。

没有一支固定包揽工程的建筑队。

那些手艺人,虽然有手艺,但是其实赚不到什么钱。

他们帮人盖房子,主家能管个三餐,其中一餐有个荤菜,就是顶好的条件了。

“以前也有些散装工程队接过几个工程,不过都干不了多长时间。咱们公社的建筑项目有限,一年有两三个大项目就不错了。如果你说的这个工程队,承接不到外面的工程,兴许也是散伙的结局。”

宋恂笑道:“以咱们那些工匠的手艺,只要能作出一个样板工程,将咱们团结公社建筑队的名声打出去,之后的路子只会越走越宽。如今地区和省城的城建项目很多,只要把第一步跨出去了,以后就好办了。”

“哦,你那边是不是有什么消息?”

“有一个不算大的项目。但是做好了,可以算是一个样板工程,尽快打出名声。”宋恂直言道,“县制衣厂打算在原来厂址的南边,扩建一片厂房。工程难度不大,但是县制衣厂的生产任务重,对工期的要求很高,一个月内就得完工。”

“这么大的事,怎么没听县里有消息传过来?”苗利民疑惑地问。

“他们单位内部有分歧,之前没商量好用县里的工程队,还是对外招标。”宋恂好笑道,“这个消息还是小羽告诉我的,她在大瓦房当电话员,消息比我灵通。”

苗利民问:“那他们现在决定对外招标了?”

“对,县工程队的业务挺多的,制衣厂的要求太严格了,他们忙不过来。所以,制衣厂打算在年后对外招标。”

“一个月的工期,工程结束时,怎么着也能拿到一半的工程款吧?”苗利民又问。

对于付款的问题,宋恂不敢保证,只说:“尽量争取吧。”

苗利民已经在心里认定,这笔工程款可以在完工时收入囊中了,到时候第一季度的账面上肯定能好看不少。

他让宋恂去办公室外面等着,自己则召集在家的班子成员开个碰头会,商量临时筹建一个建筑营造厂的可能性。

直到天色渐暗,这个碰头会才结束。

宋恂一直在通讯员的小单间里等着,眼瞅着其他工作人员都下班了,他才被苗书记重新叫回办公室。

“你尽快回生产队交接一下手头的工作,这两天就来公社上班,担任工业办公室生产组的组长,争取将建筑营造厂在过年前组建起来。”

热门小说推荐

大豪门
不信天上掉馅饼大豪门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