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断泉融雪免费阅读 > 保温杯(第3页)

保温杯(第3页)

啊?怎么就鼓上掌了。

骆弥生也茫然地看了看周围,刚才他们沉浸式救羽绒服,根本没听清前情提要。

前排的老师回过头来,与李和铮对视,听不清,但看懂了他的口型。

哦,说到普利策奖了。

那倒也是。这礼堂里的学术大拿如过江之鲫,但提到新闻界的诺贝尔,还是值得接受这些高知的掌声的。

李和铮写战地报道的笔名叫照和。照字取映照、关照……以及拍照的意思。和字既是他自己,又是那个若身在其中时不珍惜、失去后便极难苛求的“和平”。

取笔名时满腔热血无处安放,第一次登上前往战区的航班,他无比笃定,他一定会在全世界都不再有战争、“和平”再不是一个奢侈的词汇时,才放下相机,才停止书写。他会在尚未停歇的战火中燃尽一生,他定能“照”到真正的“和”。

后来才知道所谓梦想不过是年轻气盛时的梦话,所谓生命平等,是指所有生命都平等的像屠宰场里一切能当作盘中餐的东西,消失在他目光所及的任何角落,一并带走了他的幻想与心气。

当了逃兵的人谈什么坚守。锋利的笔杆子早折断了。一篇篇报道只是留存了他的十年,未曾改变过任何事实。

但——努力的李和铮好歹给“照和”拿了个国际新闻上最高的奖回来。

努力写战地报道的照和用一篇《弹孔、信笺与面包香》换来了普利策特写写作奖,在26岁时一举成为业内神话。

也是这个大奖让李和铮有了下半辈子过躺平生活的资本,让他多了一条路可选,一届火里来雨里去的战士,站上了讲台。

打完招呼李和铮重新坐下,为了不延续和骆弥生的诡异气氛,他开始认真听讲。

校长正在说特殊人才引进一类的。

说今年的几位新老师以李和铮老师为代表,都是在各自领域具备真正的实战经验,这些不可复制的经验太宝贵,能补齐教学经验上的不足,教育从不只在书本里,要让学生们学会去见天地见世界,去思考去敬畏……

话锋一转,又说,当精神、心理问题成为社会普遍的一种亚健康状态,我们既要平常心对待,又要做十足的准备,加大心理健康培训教育的力度,引导学生科学控制,保护学生的隐私,让他们明白我们不会因为一纸诊断证明就要想办法把他们开除。

今年的目标是吸收更多像骆弥生老师这样拥有双证、大量临床经验的老师进入教学团队……

听到这儿,李和铮像上课咬耳朵一样地往另一旁倾身,靠近骆弥生:“大量临床经验?你不是就规培了一年?”

骆弥生被他的突然靠近僵住了身,下意识地想凑近他,克制住自己,保持着距离。

他低声回答:“还有硕士阶段。当时我的课题方向是精神病学基础研究,后来转了精神病临床症状分析,实习、规培也是在精神科……”

这门低音炮在这种刻意压低的时候听来别有一番风味,吹来的热气打在耳际,加之刚才扯到几句走后门,有些压箱底的画面片段推开上头压着的东西钻到李和铮眼前。

脑中及时踩刹车,他托腮的手换个角度,挡住了自己的下半张脸。

……怎么一把年纪了还毛毛躁躁的。李和铮想笑,对自己再次重复:这才是你们重逢的第二面,他要干什么不知道,你怎么也跟他一起凑热闹。

———————

李和铮在非洲大草原上待久了,国外的土壤也不太讲究人情往来,但他对这一套流程烂熟于心:刚刚结识的苏启然老师,相谈甚欢,这会儿散场了,应该一起吃饭;听了他的身份经历,主动过来结识他的几位老师,也应该一起吃饭。

人情嘛。一顿顿饭吃出来的。

骆弥生站在他身边互扫微信的三两人群的外围,双手抄兜,一如既往的挺拔,安静地盯着他说客套话。

于是李和铮明白了:骆弥生是在等他,也想和他一起吃饭。

既如此……

李和铮勾起嘴角,笑了。

——那他谁的饭也不吃,回家睡觉去。

骆弥生等了他好一阵,最后看出他的故意为之,紧绷的肩膀慢慢松懈下去,止住了朝他走来的脚步,点头致意后,也转身走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