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七十年代小知青 > 采购价(第2页)

采购价(第2页)

这时的公社虽然看起来建筑不多也大多矮小,比不得城里,但该有的也都有,国营饭店、供销社、邮局、公社中小学、粮站、卫生院、工厂等等。

粮站在最靠外,那里还排着长长的队伍,牛车驴车拖拉机等等都有,运着大批大批的粮食。

杨家梅看向妹妹询问道:“我们先去供销社吧?”

“嗯,我还有好些东西要买。”

她先找到农资柜台,买了一把锄头、一把镰刀,又问了些种子,但是失望的是这里有的都是最普通常见的蔬菜粮食种子,她想要的水果种子全没有。常见的蔬菜粮食种子她还不如找队里人家换呢,大家留下来的种子都是年年挑出来的最饱满的,比这儿买的还更好。

路过食品柜台,上面摆着桃酥、鸡蛋糕、江米条等各种糕点,还有散装糖果,看得她差点走不动道,头扭过来直直看着,差点把脖子都扭断,不仅她们两个,这儿人是最多的,尤其是一群小孩在这直勾勾的看着,跟望梅止渴似的,不过看得出这儿的柜台售货员性格还挺好,没有赶人骂人。

再看了两眼,两人狠心离开,家里的酱油和盐等调味品不多了,需要补充点,装酱油的瓶子也带来了,找到地点打了两斤。

纺织柜台上摆着许多布料,颜色大多不好看,不过最吸引人的还是上面的棉花,白花花的,做成保暖的大棉袄或者大棉被,到冬天都不敢想有多暖和,可惜她还是没有票。

杨家梅拉着妹妹走,“别看了,再看也没用,明年你就能发到一斤棉花票,到时候再来买。”

杨家彤惊喜,“咱们乡下还能有棉花票发啊?”

“不仅有棉花票,每人还有一丈三尺的布票发,不过在乡下也就只有这两种票了。”杨家梅当时领到也很惊讶,然后咬咬牙拿出了一部分钱,给自己做了套新衣服。

“那我看大队还好多人的衣服特别破,我听婶子们聊天的时候说到谁谁家衣服都没得穿,几个孩子共穿一套衣服呢。”

“有票是有票,但是没钱呀。”杨家梅解释道:“很多人领到票就找公社的工人卖掉换成钱,你是不知道,咱们大队每年都有很多倒挂户,要不是国家政策,连饭都吃不上呢。”

她这么说,杨家彤倒是理解了些,队里好像是有几户劳力不多的人家,日子过得很艰难。而即使是队里的富裕人家,闲钱也很少,娶媳妇嫁女儿、添丁进口以及日常的生活,都要花钱。

杨家梅还在念叨:“大队里很多人家会自己织布,土布麻布,质量差点,样式差点,但能穿,对大家来说也是省一大笔钱。”

供销社占地很大,共有八个门面,六个是百货门市部,还有两个是采购门市部,后头还有属于供销社自己的加工厂,总的来说就是阔气、财大气粗,无怪乎大家都想进供销系统工作。

两姐妹从百货部出来,杨家彤拉着姐姐到一旁的采购部,好些社员在里头卖东西,她看到几个眼熟的,刘大娘不在,估计已经卖完了。

杨家梅以为妹妹是头一回来想长长见识,结果就见她径直往工作人员那边走,拉都来不及拉,她跺跺脚,赶紧跟了上去。

杨家彤走近一个女工作人员处,对方正在给面前排着队的人称重开票付钱。

呦,她刚还在期待明年才能发到手的棉花票呢,没想到这竟然还有社员在出售棉花,她暗悔,要是半路遇到这个社员就好了,她肯定要当场买一些下来。

不再多想,她凑近去笑着问道:“同志,咱这儿收西瓜吗?”

干活干得手都累酸了的工作人员一听到西瓜,脑子还没反应过来就快速回道:“要要要。”

她看向这位年轻的同志,看穿着打扮有些像知青,忙不迭追问道:“你们大队是有西瓜吗?我们这儿当然收,有多少收多少,送过来就收。”

“收购价多少啊?”

“四分五一斤,同志,你们大队种了多少西瓜啊?这东西不经放,最好是当天摘当天送来。”

“好的,谢谢同志,现在还没种呢,等明年我们种出来就送到你们这儿收购。”杨家彤得到个好的消息,脸上的笑容都真诚了几分。

那工作人员一听,脸瞬间就垮了一半,话语里的热情顿时一消而散,敷衍道:“行吧,等你们种出来。”

说是这样说,工作人员心里也没抱什么希望。他们这儿种瓜的人少得可怜,地全用来种粮食了,偶尔能碰上个别人种了些瓜送来,说是收购,其实最后都是他们内部职工分一分,根本不够送完县里。

原本还以为今儿又能吃上西瓜了,结果就是白高兴一场。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