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梅参战一场,连片鱼鳞都没抢到,裤腿到是不小心湿了不少,脸上头上都溅了不少水。
用袖子抹一把脸,把裤子上的水拧掉一些,抬头看到满载而来的小妹,差点傻眼了。
“你,你怎么捡到这么多?”你这样,显得她很废哎。
杨家梅再次低头看了眼自己空荡荡的筐,对比惨烈到她自己都不好意思了。
“别看了,回去早点睡觉。”天已经黑了大半,估计已经七点钟左右。
知青点唯独龚吉好运,胡乱横扫中意外地捞到了一条小鱼,虽然还不足手掌大,但依旧让他乐不可支,笑眯了眼,一路上都在喋喋不休说他刚刚的英勇与好运。
李红英和阮杨机智,后面学着杨家彤也一起捡起了螺蛳河蚌,也捡了不少。
龚吉见了,好意劝说道:“这个田螺还能炒韭菜好吃,河蚌不行,特别难吃,又腥又硬。”
“好歹也是肉,虫子都吃了,我还怕这。”阮杨脸上笑着,不相信这能难吃到哪里去。
龚吉摇摇头,“你看着吧。”等煮好尝过就知道有多浪费力气了。
杨家彤回到知青点,把田螺与河蚌倒进木盆里,装满水,让它们慢慢吐沙子。
*
还没等到天亮,双抢的号角就正式吹响。
太阳未出,现在正是一天里最清凉的时候。
听到哨声的杨家彤摸黑起来,甚至还有些冷。
“快起来吃早餐,这是第一遍哨声,待会儿吹第二遍的时候就得上工了。”杨家梅怕小妹还没醒,专门回房间来叫人。
杨家彤眼睛适应了夜色,跟着出去洗漱,他们三个新人又是最晚起来,老知青们都已经吃上早餐了。
“姐,你们起这么早啊。”
“双抢就是这个样子,不早点饭都不一定能吃上,习惯了就好,一年也就这一回。”杨家梅蒸了干饭,没做别的菜,给自己和小妹一人蒸了一碗蛋羹,米饭伴着香喷喷嫩滑的蛋羹,吃起来美滋滋的,就是可惜没有香油,不然再滴上一滴香油能更美味。
杨家彤也被这紧促的气愤影响,暴风吸入,快速把饭吃完,两人把镇凉了的绿豆汤灌入水壶,刚收拾好装备,外头的哨声再次响起。
双抢一是抢收早稻,二是抢种晚稻。
一整个大队一片丰收的景象,青黄色的稻禾迎风飘荡,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禾苗。
前两天,所有人参与到水稻收割上,割禾、打谷、挑谷、晒谷,每个岗位都安排好人,整个大队所有有劳动能力的都上阵。
杨家彤没和熟悉的人分到一起,但都在附近。领取好镰刀就紧赶慢赶地到达地方,一旁的婶子知道她没有割过稻子的经验,简单指点了一番,就下田埋头苦干。
田里的水被提前放干,踩着还有些微湿,能陷下去半只脚掌,杨家彤本来也想学大家拖了鞋子打赤脚干活,但是没办法,她别的什么都不怕,就怕蚂蟥这玩意儿,所以还是踩着解放鞋下田。
腰一弯,左手握着一丛稻子,右手一割,刚开始割一丛就得放下,适应了会儿能一连割三丛作一把,割下来整齐划一地往边上一放。
后方的打谷队已经准备好,各个都是壮劳力,中间一个打谷桶,他们双手抓住稻子,用力往桶壁摔打过去,经过剧烈摔打,禾苗上的稻谷掉落进桶里,一把稻子往往要摔打三四下才能脱粒完,脱粒好的稻子往边上一人,一些小孩则去把里头残余的一些稻粒拾捡出来,待禾苗积累到一定数量,熟练地一扎扎成稻草垛立在一旁。
杨家彤的腰一直弯着,右手不停地挥着,逐渐变酸、失力,最后麻木,成为机械的动作,她的速度渐渐跟着旁边的熟练工婶子,等到腰实在受不了了,才站起来休息一两分钟,用毛巾抹掉脸上额上的汗水。
这种紧迫的收割下,整个大队安静又吵闹,到处都是社员们在收割干活的热闹景象,但都是劳动的声音,往常的闲聊现在不见了踪影。
一直干了四个小时,太阳升起,估摸着时间,杨家彤和记分员说了声,提前回去做饭。
知青们不像社员有家里人送饭,他们自己轮流着做饭,然后给大家送去。
跑着回到知青点,早上大家已经用盆蒸好一天要吃的饭,整一天要用到的食材也放在厨房了,现在干活时间长,强度又高,每天得吃四顿饭。
除去蔬菜,一人都准备了一个鸡蛋,共8个鸡蛋。
她迅速刨了几个大丝瓜切片,用了两个蛋,非常快速地做好一大锅丝瓜蛋汤,早上的饭已经冷了,配上这个菜正方便吃。给大家的饭盒分装好,提上篮子和一桶井水,回田里的时候还遇到很多同样提着饭菜的大队上的半大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