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城礼部议事处。
礼部尚书齐韫老神在在地坐在太师椅上,对下面的人道:“各位大人,这上面的内容你们也看过了,现在有什么意见可以提提。”
“简直不知所谓,”礼部侍郎完全瞧不上这东西,“我看这些人在书院里待久了,脑袋也糊涂了,一个个天马行空,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也敢呈上来!”
一位礼部郎中朝堂上看去,上司一言不发,他揣测对方的意思说道:
“几位山长皆是北周鼎鼎有名的人物,我想他们断不会拿滥竽充数的东西上来,虽然这纸上谈论的东西太不切实际,但某些方面也有一定的可取之处。”
“呵——”礼部侍郎厌烦地看了眼那位礼部郎中,“周冲已经离开礼部多年,就算你想拍马屁,他也听不见!你若想跟他一道,就赶紧辞官去,让他在鹿州书院给你留个教习位子好啦!”
“严大人的好意下官心领了,属下年纪不大,还能在礼部多干几年。”礼部郎中一本正经地回道。
礼部尚书看向众人,开口道:“本官想多听听大家的意见。”
话落,其他官员也都各抒己见。
一位员外郎也持否定的意见:“纸上所述内容,下官觉得不可取。”
“属下倒觉得制度若是能推行,倒是可以为我朝选取更多优秀的学子。”
“张大人此言差矣,目前各国都沿用举荐制,就连大靖也是如此,轻易改动恐朝政不稳,危害太大,下官认为,古法不可变!”
“就是!礼法岂能轻易改动?”
“没错,举荐制沿用多年,未曾出过大错,不能随意更改!”
“属下同意杨大人意见。”
“属下附议!”
“好了。”礼部尚书抬手,打断众人的发言,随后道:“诸位认为几个山长的提议,值得本官浪费时间与各位闲聊么?”
严侍郎嗤笑道:“不就是国子监今年名额略多了点吗?几个而已,有什么大不了?这些个山长,不好好提升学院学子的水平,反而钻营些小道,真是丢人现眼!”
略多?
何止几个!
站在这里的各位都心里有数,今年等着封官的雍城世家子何其多,有些甚至提前打好了招呼,这一层一层的,僧多粥少,真的是一点位子都挤不出来了。
齐尚书瞥了眼严侍郎:“本官记得,这次国子监的名单里,严侍郎的侄子也在吧?”
话落,所有人朝严侍郎看去。
老狐狸!
严侍郎心里冷哼一声,面上不卑不亢道:“劳大人关心,下官侄子能在名单里,也是国子监那边严格推举的,若是大人有异议,可找国子监祭酒重新审核一份。”
言外之意,他侄子要是不对,那张名单上所有世家子都得重来。
齐尚书当然不会这么做,哪怕他已经官拜礼部尚书,垂下眼,不冷不热道:“严侍郎这就想左了,以为老夫会有私心?可今天这事儿,还只有让祭酒重新忙活了。”
众人闻言,或沉思,或皱眉。
“大人可是有什么难处?”有个官员见机道。
齐尚书喝了半口茶,淡淡道:“周冲给本官传话了,此乃太子授意。”
太子?
严侍郎张了张嘴,不说话了。
他心里思量,官员的选拔事关国政,太子难不成想要插一手?
齐尚书的话,大家都没怀疑真实性,纷纷思考太子此举的用意,毕竟太子早就到了亲政的年纪,可朝内朝外某些原因使得太子还待在奉国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