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亮度,这光柱的凝实程度……怕不是哪个军工厂搞错了,把高射炮的探照灯零件装进去了?
他立刻压下震惊,把手电筒放低,压著嗓子问:“你这……电池有问题吧?”
“您再试试续航。”
陈风胸有成竹。
老王开了足足五分钟,手电筒外壳都有些发烫了,光柱的亮度却没半点减弱的跡象。
他终於確定,自己是碰到“好货”了。
“咳,”他清了清嗓子,“这东西来路正不正?”
“亲戚厂里发的劳保,多领了几份。”
陈风的理由天衣无缝。
老王不再多问,伸出三根手指:“三块钱一个,手电筒带电池,你有多少我要多少。”
“成交。”
陈风爽快地把网兜里剩下的五个手电筒都给了他。
二十多块钱到手,这只是开胃菜。
看著老王把手电筒小心翼翼地用油布包好,藏进三轮车的夹层里,陈风知道,这条线搭上了。
事情的发酵比陈风预想的还要快。
三天后,老王火急火燎地在轧钢厂门口堵住了下班的陈风,把他拉到僻静处,脸上是掩饰不住的兴奋和焦急。
“陈老弟!你那亲戚……还有货吗?”
老王搓著手,眼睛都在放光,“上次那几个手电筒,我转手给一个跑夜路的老客,你猜怎么著?人家第二天就带了七八个人来,点名要你那种『小太阳!价钱都翻了一番!”
老王没说的是,有个矿上的採购员无意中见识了这手电筒的威力,当场就想把他剩下的全包了,还打听货源,说有多少要多少。
“哦?”
陈风故作惊讶,“这么抢手?”
“何止是抢手!”老王一拍大腿,“老哥我收了半辈子破烂,就没见过这么硬的货!你跟亲戚说说,再弄点来,价钱好商量!”
“手电筒暂时没了,不过倒是有批塑料水桶和防潮垫,也是一个厂出的,结实耐用。”
“要!都要!”
老王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订单雪片般飞来。
陈风的地下车间开始满负荷运转,一批批偽装得天衣无缝的高性能產品,通过老王这个渠道,像溪流匯入大江,悄无声息地流向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
钱,也如潮水般涌了回来。
又一次交易后,陈风回到西厢房,从怀里掏出一沓厚厚的“大团结”。
足有三百多块!
在这个工人月薪普遍二三十的年代,这笔钱堪称巨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