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古代生活日常一蝶入梦txt > 130140(第9页)

130140(第9页)

听辛月这么说,族人便觉得自己十分有面子,半点没发现那个合格才是重点,只要合格,便不是族人的亲戚,辛月也一样招的。

一个冬天过去,杨家早种上了许多的桑树,只等着辛氏这一批的蚕产卵,下一批大量养殖就能给辛氏供应桑叶了。

辛氏族人原本负责照看桑园、采摘桑叶的也都被调去了蚕所学着养蚕,桑园则由族人们推荐来的信任的姻亲在照看。

这次大批招工的人手是要填充进丝坊和染坊的,丝坊和染坊扩大规模之后,便不能再挤在长河村了。

综合考虑之下,为了近便好管理,辛氏商行在清水镇上买下了几块地皮,从开春河水化冻后就在建房子,为了赶工期,请足了工人,按进度这月底就差不多建好了,到时候丝坊和染坊便都要搬到镇上去了。

丝坊和染坊需要招大量的新人,辛月托了官牙帮着宣传,也和辛氏的族人说了有合适的亲友可以带来参加考核。

辛氏商行去年那么小的规模,他们每人都没少拿银钱,一说出去亲友们自然各个乐意,甚至恨不得全家都能被招工进去呢。

又因为辛氏商行说了招人不限籍地,便是附近别的县城的,只要通过考核,包吃包住,还能帮忙办理长住的路引与腰牌。

商行的招人考核定在了月底,到时候正好丝坊要开始织布了,带着新人们一块儿学,等下一批有了大量丝茧,新人们也刚好能上手干活了。

长河村的流水席办了足足七日,杨家与褚家也都派了人来道贺,宋氏也托两位小叔子代表自家去杨家、褚家送了贺礼。

在官差走后的第三日宋氏也收到了辛长平寄回来的信,信上说他侥幸中了状元,一同参考的亲家中了榜眼,两位挚友也都考中了进士,他们都要在京城再待些时日,等着吏部授官,等授官之后有返乡假,到时候便一同结伴归乡。

辛长平是状元,第一任的官职必定是在京城,他问娘子是否愿意陪他入京?若是生意难舍也没关系,他可以自己在京城做官,朝廷也有探亲假,他平日再多攒一攒假期,可定期回来陪伴家人。

他做了官之后,儿子可以入国子监读书,考虑到亲家也要在京城为官,不会再回乡教书,而杨家的书院如今只有举人为师,儿子今年将得赐举人出身,过三年便要入京春闱,他建议还是让儿子去京城入国子监求学,毕竟国子监的先生们都是进士出身,且一心治学,各个都是当世大儒,更适合儿子求学解惑。

女儿月娘有辛氏商行的重担在身,自然无法甩开责任去京城,想到这,辛长平在信上写,虽然女儿月娘成熟早慧,可毕竟还是不足十岁的孩子,许是

娘子留在潍县陪伴女儿更佳。

宋氏看过信,便皱起了眉头,她自十八岁那年嫁进来,从未与夫君长时间分离过,往年至多是夫君去府城考试分开几日,最久的一次便是今年这回夫君去京城春闱了。

一任官职便是三年,这三年夫妻分隔两地,京城一趟来回便是半月,便是朝廷有探亲假,夫君也不可能常常回来,许是一年才能见得两三回。

夫妻俩感情甚笃,宋氏没了娘亲之后,与父兄也都决裂,夫君对宋氏来说不仅是爱人更是亲人,宋氏心里自然是万分不舍的。

铺子的事倒是好说,两间铺子的掌柜都靠谱,日常根本不需要宋氏管什么事,她只是每日缝制衣裙,且徒儿崔慧娘学了近一年,差不多能出师了,以后顶上自己的活毫无问题,便是自己还想开铺子做生意,手里有千余两的本钱,去了京城再开一间锦绣阁也不难。

只是夫君说得对,女儿实在太小,小儿子她可以随便带着走,可女儿她也割舍不下。

宋氏有时回想起来前年、去年初的日子,再看看现在过的日子,还觉得不真实,而仔细一想自家日子越过越好,全都是因为女儿月娘才起的变化。

第138章

当初若不是女儿月娘提醒自己,娘亲的绣画就被自己草草卖掉了,她这辈子都没有机会能学到娘亲的绝技。

若不是女儿聪慧,一个接一个的好主意,铺子也挣不到这么多银钱。

更别说如今这欣欣向荣的辛氏商行,皆是因为女儿多思,才让大家重视起那虫卵,拥有了这可传多代的财富。

而夫君信上更是直说,能考中状元是受女儿的言谈影响,才在殿试中答出了合皇上心意的答卷。

虽老家的流水席要办足七日,可只有前三日是近亲好友们上门吃宴席,后四日都是任由陌生人来沾喜气的,于是他们一行人刚从长河村回到县城的家中,便收到了这封辛长平从京城寄来的书信。

宋氏虽出嫁之前没有读过书,可嫁给辛长平的时候才十八岁,少年夫妻浓情蜜意,夫君教娘子读书习字也是闺房情趣,所以宋氏不需要儿女为她读信,毕竟夫君不是那严肃端方之人,平日里当着儿女的面都不知道收敛些,爱说些惹自己脸红的话。

宋氏怕夫君信中又提些什么思啊情啊的,便没敢先让儿女看,自己先看了。

宋氏放下信,拉着女儿的手满脸的纠结难舍,看得辛月十分疑惑,忙问:“娘亲,爹爹信上说什么了?怎么娘亲不甚高兴的样子?”

这屋里除了还是个不懂愁滋味的小儿的辛年,其余人瞧见宋氏的面色都心急得很,辛姑母也是连连追问:“大弟妹,大弟信上说什么了?可有什么为难之处?”

宋氏叹了一声,把信递给大儿子,辛盛连忙接过心急的读了起来,听到辛长平说他要留在京城任职三年,屋里众人才反应过来,自家人光顾着高兴辛长平考中了进士,得了状元,但大概是因为辛氏从没出过进士,谁也没想到这一点,进士是要异地为官的!

别说辛长平名次高,第一任会留在京城为官,便是他名次低,也不可能回到潍县为官,连东安府都不行,最多是在贺州的其他府。

一屋子人面面相觑,都知道宋氏与辛长平两人夫妻情深,而且他们年纪又不大,去年才又生了个小辛年呢,哪有年纪轻轻就夫妻分居两地的。

虽然大家都相信辛长平的人品,不是那会在外乱来的人,可戏上不是那么演的么?官场上送美婢、美妾十分常见,若辛长平身边没有夫人相伴,谁知道会不会有人非要行这成人之美之事,不怕贼偷也怕贼惦记!

辛月虽也舍不得与家人分离,可她又不是真的小孩子,如爹爹所说,她现在绝不能丢下商行的事业,确实不可能随着爹爹去京城久居。

知道娘亲是因为自己的缘故才这么左右为难,辛月忙劝慰娘亲道:“娘亲,你放心跟爹爹去京城吧,不用留在潍县陪着我,二叔家马上就要搬到隔壁了,有二叔和二婶娘照看,我没事的。”

去年辛长安果然去寻了官牙,打听出隔壁的空宅子主人是谁,去寻了人家几回,软磨硬泡的求人家,终于是把隔壁的宅子买下来了,开春之后请了上回的师兄带徒弟来修缮,计划下个月就搬来县城与大哥做邻居的。

不过他如今还不知道呢,他搬来县城,他大哥却要搬去京城了,他这个与大哥继续做邻居的愿望可实现不了啦!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