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观看了整个流程,指了指过滤的木炭,“它把有毒的东西吸走了?”
许哲点了点头,“製盐的关键步骤在於过滤,如果用毒盐矿的话,过滤的步骤会更繁复。”
李世民道:“李尚书,有了这个法子,可否將盐政收归国有,让百姓都吃上好盐。”
许哲很是佩服,不愧是能说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太宗陛下。
他关心的是,百姓能不能吃上好盐。
李靖道:“收回盐政需要缓缓图之,至少能撕开一道口子。”
李靖的建议很中肯,缓缓图之,才是上策。
若是世家大族囤盐,朝廷又拿不出足够的盐,很容易引起骚乱。
朝廷是真的缺钱,李世民都过得拮据,这个法子能赚钱,岂能放过。
许哲道:“陛下,晒海盐更节约成本。有个姓崔的员外郎热衷盐政,他很適合去海边晒盐。”
李世民疑惑,“崔员外郎?”
李德奖告诉过李靖情况,李靖答道:“民部度支司员外郎崔瑾,因盐税去了趟涇阳。”
李世民很快想通了来龙去脉,崔谨定然是去谋夺盐方。
加上今日朝堂对涇阳县令的邀功,崔家想调走褚遂超,好安排自己人。
李世民看向许哲,“你们贩盐了?”
“没有,我们村卖的是咸鱼。”许哲可从头到尾,都没有卖盐。
李靖提醒道:“陛下面前,如实交代吧。”
“我们村府兵去陇西运了两回毒盐矿,炼成了盐,做成咸鱼贩卖。”这些事经不起查,许哲如实交代了。
陇西的盐矿可以炼盐!
陇西离关中不远,炼的盐,可以运到长安。
李世民思量下,觉得此法可行。
许哲道:“陛下,我阿爷会炼盐。”
炼盐的机会,许青山得把握住,这是功劳。
李靖补充,“他阿爷是涇阳统军府的一名校尉。”
李世民沉声问道,“盐方从何而来?”
许哲迎著二人审视的目光,昨日还能对李靖推諉,今日没有半点退路。
与其让他们查出一切,还不如率先坦白。
许哲决定说一个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