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武德充沛。
科举考试不仅考文,还考武。
哪怕是地方上的县学,除却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外,还要教授射箭、枪棒等武艺。
没有军队驻守的县城,城防靠的就是这些生员读书人。
张家玉会射箭,这並不奇怪。
箭术精湛,也不奇怪。
可这么远的距离,三箭皆中靶心,莫说是他张家玉一个文官,就算是军中的老手,也不敢说这种大话。
你张家玉想学吕奉先辕门射戟?
你,行吗?
黄得功没有顺著张家玉的话往下说,而是反问:
“张给事中,倘若三箭之中,有所偏移,该当如何?”
张家玉从容一笑,“马得功,我不要了。”
“兵部问下来,我去说。要是皇上怪罪下来,我去顶罪。”
听完这一番话,黄得功不由得生出欣赏之意。
不管他张家玉箭术如何,单是这一份魄力,就足以令人称讚。
马得功虽不是黄得功的嫡繫心腹,可他是辽东人,与黄得功是同乡。
本就护犊子的黄得功,当然不愿意看著自己老乡兼部下被朝廷问罪。
况且,他本就瞧不上流寇出身的高杰。马得功与李成栋的衝突,本质上也有他默许的原因。
黄得功不是那种出卖部下换取自己安稳的人,但朝廷派人调查,他又不能不给朝廷一个交代。
正在为难之际,刚打瞌睡,张家玉就递过来一个枕头。
莫不如就跟张家玉打这个赌,反正张家玉输的可能性更大。
如果张家玉真的输了,自己便有了最大程度上的转圜余地。
如果张家玉贏了,那自己索性顺坡下驴,將人交给他。
这样一来,对上面的朝廷,对下面的官兵,也算是都有了交代。
张家玉正是吃准了黄得功这一点,所以才提出的打赌。
黄得功不同於高杰。
高杰流寇出身,对其既要有义,也要有威,更要有利。
用大义框住他,用威胁镇住他,用利益勾住他,如此,他才会安分。
黄得功行伍出身,少年成名,是崇禎皇帝的爱將。
如今其年过六旬,资歷深厚,是朝廷委以重望的柱石。
对待这样的人,必须要给足面子。
就算是要做不顺黄得功心意的事,也不能让他难堪,需要適当的给他一个台阶下。
以三箭为赌,正是张家玉给黄得功递的台阶。
黄得功沉默不语,他看了看张家玉,又看了看远处的靶牌。
“这个距离,若是说要求三箭皆中靶心,怕是不易。传扬出去,恐也有人要说是故意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