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宅斗之通房逆袭 > 第 3 章(第2页)

第 3 章(第2页)

屋外的人已经是大房的人手,看到二老爷出来,便一齐阻拦。见此情状,陈宣更加气急,喘着粗气对王管事喊道:“还不帮忙!?”

王管事内心叫苦不迭,却也只好来帮二老爷撕扯,可他们二人哪里敌得过如此多年轻力壮的仆役?陈宣还好些,他是主人,底下人不敢过分造次,可苦了王管事,几下就被人推到地上,摔得爬不起来,狼狈不已。

就在这兵荒马乱之际,一声妇人怒喝划破夜空:“住手!”

众人只觉背后一激灵,回头一看,长房夫人王氏和二夫人程氏站在不远处,身后跟随着一堆丫鬟婆子。

程氏看到丈夫受辱,怒火中烧,才吼得那么一嗓子。她大步上前,王氏见她如此模样,有些担忧,忙上前拉住她:“弟妹勿要动怒。”

程氏一把甩开了大夫人的手:“奴大欺主,怎能不怒?”

程氏嫁入陈家二十年,素来沉静温和,第一次如此这般凶神恶煞,别说是家丁,就是陈宣也尚在愣神。

程氏来到陈宣面前,仔细打量一下,确认他无事,又回身冷冷看着王氏:“大嫂子,我们是明事理的人家,我家老爷要是有错处,得罪了你们长房,大哥和大嫂只管教训。可没有纵着奴才欺主的道理,你说是也不是?”

大夫人一脸的尴尬,本来她夫妇二人分头行动,大老爷来劝二弟弟,她来说服二弟妹。可恨那老东西做主做惯了,一点也没顾及到二房的脸面。她好容易劝得二弟妹回心转意,这会儿全作无用功了。

陈宣见到自家夫人,只觉得腰杆子又直了一些,冷哼道:“陈家固然是大兄理事,可自家儿女之事,他也要越俎代庖吗?”

程氏深知丈夫习性,见他又想作妖,暗暗掐他一把,随即又对王氏说道:“更深露重,大嫂子早些回去安置吧。我尚且有些话要对我家老爷说,就不送了。”说罢拎起陈宣的衣袖,将他扯回花厅内。

王氏吃了好大一个尴尬,原还想说些什么,见二房夫妇已返回花厅,只得悻悻而回。

才回到花厅,花厅门扇"砰"地合拢,程氏反手插上门闩,就冲陈宣低声质问:“这节骨眼上,你同大房撕破脸作甚?”

陈宣不服气:“明明是大房不做人!妙儿人还未找到,他就想盖棺定论,一副明儿就立衣冠冢的模样。这如何使得?将来就算找到妙儿了,人也回不来了。”

程氏在内帷之中,消息不通,只听得王氏的一面之词,认定次女已玉殒香消,此番听到丈夫的言语,又燃起了一点希望:“你是说,妙儿还活着?”

陈宣一阵心虚:漫山遍野都找了,不见人影,也不见贼人来要挟赎金,很难说女儿是否还活着。可还是安慰妻子:“哪有那么容易就死了?兴许就是躲在哪个犄角旮旯里,过几天就找到了。”

程氏默默不语,夫妻多年,她看得出丈夫不过是敷衍而已,次女多半凶多吉少了。可眼下却没有时间哀戚,长女还在宫中采选,采风使说来就来了,可不能在此功亏一篑:“二郎,此事……”

她话还未说完,陈宣已怒喝:“住口!你可是妙儿亲娘!可别学大房说那起子糟心话来!”多年相处,陈宣对妻子也甚是了解。

程氏止住话头,知道陈宣目前盛怒之下,什么也听不进去。

陈宣气极:“平日里你和大房一条心倒也罢了,到这节骨眼上,怎么还死心塌地跟他们处?我们只有二女,要是妙儿真没了,娴儿进了宫,往后余生如何得过?”

程氏不由辩解:“娴儿若是成为皇妃,谁还能看低我们?往后其余两房,都得看我们脸色行事。”

“愚妇!”陈宣怒骂,又被程氏的眼刀一扫,声势弱了下来:“远水如何解得了近渴?若是我们有个什么三长两短,娴儿远在万里之遥,如何来帮衬?”

“不说你哥哥和弟弟,就是传哥、仲哥,哪个不是孝顺孩子?”传哥仲哥乃是长房两子:陈传之、陈仲之。

提起这个,陈宣不禁眼前一黑,这两侄子一个快到而立之年,一个也已及冠;从小恪守礼仪,也没什么人味儿,与所有人都不亲近。指望这两冷冰冰的侄儿养老,还不如指望三房那两个小侄子——起码爱笑爱闹些:“传哥就比我小九岁!他俩不是我们看顾长大的,对我们有多少情分在?”

此事在夫妻间不睦已久,程氏和陈宣想的完全不一样:“他俩从小读书就好,明事理,懂孝悌,满府上下莫不交口称赞。只到了你这,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

“那是他们好?那是瞧着长房好!”提起这个陈宣就跳脚“一群趋炎附势之徒,长房里的苍蝇都能夸上几句。”

陈宣忍了忍,还是忍不住,出口一句:“不过是个庶子。”

程氏叹气,这是丈夫一直以来的心病。陈老太爷生前和原配感情甚笃,可惜原配体弱,怀不上孩子,他便纳了妾室,生下长子后,记在了原配名下。不久后原配去世,老太爷伤心过度,立誓不再娶。

过了十年,老太爷终究从这丧妻之痛里走了出来,又娶了一房续弦伍氏,生下老二陈宣,次年又和妾室生下老三陈宜。

按理说,陈宣是三人里唯一的正经嫡子,理应得到老太爷更多垂怜。

可惜那时老大陈宁已经是十二岁的半大小子,懂事听话,又是自幼在老太爷亲自看顾下长大,感情非比寻常。老三陈宜,年纪最小,生得玉雪可爱,老太爷也会多看他两眼。

唯有陈宣这个嫡子,从小不得父亲青眼。

看着父亲对哥哥关怀备至,对自己不过平平,心中难免委屈。而这份委屈,是不便向父亲发泄的,只能将矛头对准长兄。故而陈宣从小到大,对自己的哥哥,一向面和心不和。

二十年前,老太爷故去,临终之时,将一家基业都托付给了长房。这令陈宣更加不忿,只觉得大哥给爹爹灌了迷魂汤。从此对长房阳奉阴违,他大哥说往东,他偏偏就往西走。

如今程氏也是当娘的人了,很能明白老太爷当年的举动:彼时陈宣十八,陈宜十七,尚且都是毛头小子,顾头不顾尾的。陈宁却已经三十岁,早已在家业中摸爬滚打多年,对家中的一切了如指掌;即便换做程氏来选,也会让老大当家。

可陈宣多年以来,一直咽不下这口气,觉得长房里各个都是恶人,看谁都不顺眼。

这一种偏见,在女儿失踪后,彻底爆发了,长房的人,长房出的主意,他通通不会采纳。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