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不是一场简单的技术展示,而是將他彻底绑在了国家的战车上。
他没有退路,也不想有退路。
他拿起笔,利落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协议签署完毕,气氛反而轻鬆了一些。
一位农学院士和蔼地问道:“小陈同志,现在可以跟我们说说你那『五行生机土和『生机母液的核心技术了吧?我们真的很想知道,你是如何想到用炉渣来补充微量元素的?”
他清了清嗓子,脑中系统界面飞速闪动,“高效农业”模块中的基因图谱、环境参数、病虫害防治方案被他迅速消化,然后用一套全新的“土法”外壳包装起来。
“各位首长,各位专家,其实我的法子,说白了就是『顺势而为。”
陈风一脸诚恳,“就说这育种吧,咱们不能硬来。得看『天时,也就是在特定的温度和湿度下,让种子『睡得好,醒得早。”
他口中的“天时”,其实是系统提供的、精確到小数点后两位的“基因最佳表达温湿区间”。
“还有那『生机母液,关键不在於沤了什么,而在於『引子。
这引子,是我用几十种不同的土,混上草木灰,用瓦罐在地下埋了七七四十九天『养出来的。它能让土壤里的各种东西『活起来,相互帮忙,而不是相互打架。”
他说的“引子”,自然是系统出品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和高效生物酶的稀释液。
而那套神神叨叨的“养土”理论,听得一眾院士专家面面相覷。
“活起来?相互帮忙?”
那位年轻的数据派专家张林也在场,他终於忍不住了站起来,“陈研究员,恕我直言,你的描述缺乏任何科学依据!什么是活起来?
是哪种菌群在起主导作用?催化了何种化学反应?如果你不能用数据和公式来解释,那这一切就只能被归为『偶然和『玄学!”
张林的话很尖锐,会议室的气氛瞬间又紧张起来。
陈风挠了挠头,一脸为难地看著他:“张专家,我就是个工人,哪懂那么复杂的词儿。我就知道,这么干了,种出来的庄稼就好。可能……这就是咱们老祖宗说的『道法自然吧?”
“你!”
张林气得脸都红了,这简直是对牛弹琴!
“噗——”一个年轻研究员没忍住,差点笑出声,又赶紧捂住嘴。
整个会议室陷入了沉默。
这些顶尖科学家,感觉自己像是一群最顶级的西医专家,在听一个跳大神的萨满讲解如何治病。
理论上荒诞不经,可偏偏这萨满手里的“病人”,个个起死回生,生龙活虎。
最终,还是那位將星老人一锤定音,他锐利的目光扫过全场:“不管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理论可以慢慢研究,实践要马上开始!
张林同志,我给你个任务,你就用你最科学的方法,设立对照组,去验证陈风同志的『玄学!我倒要看看,是你的数据厉害,还是他的『道法自然厉害!所有人员,全力配合陈风同志的工作!”
於是,在这个代號为“丰碑”的秘密基地里,上演了龙国科技史上最奇特的一幕。
全国最顶尖的农学家们,在陈风这位“神棍”研究员的指导下,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土法链金”。
张林憋著一股劲,几復刻了陈风的所有操作,並在每一个步骤都设立了严格的科学对照组。
当陈风指挥工人,用一套他完全无法理解的“阴阳水调和法”(冷热水交替浸泡)来处理种子,嘴里还念叨著“激发潜能”时,张林在旁边用白眼记录下了全过程,並在自己的实验记录本上写下“毫无逻辑的偽科学行为”。
可三天后,当他看著陈风处理过的那批种子在培养皿中的发芽率高达99%,根系活力是自己对照组的三倍以上时,他呆住了。
他默默地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把自己那份写满了驳斥言论的万字报告,一个字一个字地,撕得粉碎。
在陈风天马行空的“指导”下,那些困扰了农业界多年的难题,比如水稻的恶苗病、小麦的抗倒伏性、玉米的抗旱性,竟然被一个个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攻克了。
不到两年时间,“丰碑计划”就成功培育出了三种全新的“奇蹟作物”——“东方红一號”小麦、“先锋二號”水稻和“铁桿三號”玉米。
这些作物,即將被悄无声息地播撒向祖国最需要它们的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