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乌粿的做法 > 9第 9 章(第3页)

9第 9 章(第3页)

【虽然高祖太宗年间,造纸和印刷技术进一步提高,朝廷得以大规模印书传播知识,但有一个问题避无可避——

知识流通和人才成长需要时间。

这也导致科举前期考中的基本都是世家子弟。】

提起这个,世家官员又想生气了。

最开始他们都以为科举选官是先帝和今上向他们示好,毕竟察举标准飘忽不定,但科举成绩明明白白,家中子弟绝对可以碾压寒门名正言顺地出仕。

十年后复盘一看,嚯,先哄我们大力支持科举,然后就搞出了廉价纸和雕版印刷,最后还来个皇家书院平价卖书,你们父子可真是老母猪带胸罩一套又一套。

悄悄说一个秘密,上述组合拳全是周晏的主意,先帝只在大义上提供支持。

【话题有点跑偏了,马上正过来。

前面我们说过于兆安出生后家道中落。他是那种家里有书看,但教他读书的老师水平一般般的学生。科举则是他和一大群名师课堂的人竞争。

虽然没进二甲,但能考上进士已经证明这个娃天资高的咧。换成现代就是小镇做题家裸分进清北,励志!

我们还要注意一点,虽然于兆安是工科天才,但他科举考的是经义科,也就是现代的文科范畴,这不妥妥的文理全才嘛!

拜大佬,保佑我考试全过。】

诶,这样吗?从前没注意,天幕特意点出来后,周晏发现还真是这样。

不过也不怪能他,天下英才如过江之鲫,走到皇帝面前的更是人尖中的人尖。比起仿若黑夜明灯的工科天赋,于兆安的经义略显暗淡。

再说,文章写出花也没有神仙帮于兆安画图纸,实验报告还得按格式老老实实写,不要注意这些细节啦。

【本期第一个问题出现,于兆安是工科天才,他为什么要浪费天赋考经义呢?

请大家注意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于兆安生活在封建王朝,那里阶级分明。

士农工商,工排第三,所以虽然最开始科举开设了匠艺科,但报名的多为匠人,读书人是不报的,他们看不上这个。于兆安不选匠艺科的行为非常符合当时价值观。

可能要有人问:“他不是家道中落了?都成寒门子弟了,怎么还穷讲究?”

家人们,落意味着起来过。寒门再寒也得有门,也是有点身份的人,没房没地的你我在古代叫流氓。

以上是于兆安平平无奇毫无波澜的前半生。】

说点人话吧,这人生叫平平无奇,那些考不中的人算什么?

【元和二年殿试,于兆安列三甲二十八名,赐同进士出身,后被任命为工部主事,开启了他顺风顺水的高升之路。

下面是我整理的于兆安晋升路线:

工部主事-工部郎中-工部右侍郎-工部左侍郎-工部尚书

可以看到,于兆安的晋升路线并非更普遍的之字形,而是走的直线形,他在工部就没挪过窝。】

工部郎中就这么变工部右侍郎了*,连升好几级啊!别管他中间熬了多少年,这可是超拔的荣耀啊!

众人忍不住打量于兆安,人没看出有什么特别,怎么就一路高升呢?

谁酸了谁知道,不少臣子都酸了,还有心思活泛的已经开始琢磨怎么复刻升迁路线了。

既然天幕说那个什么工科人才特别重要,看陛下提拔于兆安的样子估计升官也快,他要不也去学学匠艺?

你问他为什么不觉有失颜面?反正他都入仕了,研究这个只能算兴趣爱好,不算低贱的匠人。

退一万步讲,升官的事,不丢人!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