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侯府又恢复了平常样貌,仿佛昨日只是闹剧一场。
老太太携着外孙女来议亲,两家孩子又是自小长大的情分。也不拘是不是外男,能不能见面了。柳青萝倒是如常模样,她在有样学样地融入这人世间,但辛大公子一见她平安,眼眶都红了。
别枝暗自为自家小姐高兴,这是她头一桩的心事,现今能修成正果,如何叫人不高兴?况且走了生死一遭,辛大公子的心事剖白,非她家小姐不娶,还有比这更好的事儿吗?
辛府长辈也是看着柳青萝长大的,人品模样样样都好,再没有可以挑剔的了。辛府落魄,也没有其他大家闺秀可以比得上柳青萝,故而直接抬来了二十台聘礼,只为娶得贤媳。
一口一个“世伯”一个“侯爷”,好不热闹。陈老太太也难得露出了笑颜,能给宠爱了多年的外孙女找得好归宿,是她一直心头心心念念的大事。当下只差临门一脚,走完三书六礼的流程,便可一切万事大吉。
高门贵府,礼不可废。
正热闹商议着,大内来的礼官的排场也铺到了宁远侯府外。
“圣旨到——”
众人俱惊。
昨日柳青萝才被晋王府退回来,莫不是官家要治罪?况且宁远侯手底下不干净,本来就日夜悬心,能替他料理事的上峰已被官家料理。难不成是现如今看辛府还在府上,要两家一起抄?
宁远侯府和辛府来的人上下跪了一地,不知天家所思所想。
“圣喻已达,请定远侯之女柳青萝接旨——”
青萝的父亲故去前并非定远侯,如此称呼,应当是加封之举。
这封号在打机锋,她的舅家叫宁远侯,她故去的父亲却封了宁远侯,这是抬举柳青萝而贬低陈家的做法。但无人敢在此置喙,脖子上的脑袋还没稳。
柳青萝提起裙摆,跪在了众人之首,浩浩荡荡,颇有几分气势:“臣女柳青萝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朕惟治世之道,肇自人伦;王化之基,重于婚媾。咨尔晋王,朕之胞弟,器宇轩昂,孝友英敏,已臻冠岁,宜谐室家,以固藩维,以承宗祀。
柳氏青萝,乃故定远侯柳修远之女。名臣之后,夙秉幽闲之教;诗礼传家,允称勋华之胤。早岁虽失怙恃,然贞静之操,皎若冰霜;柔婉之姿,穆如蕙兰。德容久著,宫闱誉扬。
朕念其先臣辅弼之功,丰功伟著;悯其孤弱,嘉其贤淑,特遵皇太后慈谕,册封柳氏为晋王妃。
尔其祗膺显命,恪修内则。虔奉舅姑,敦和室家。惟俭惟勤,毋忘箴规之训;允恭允让,长怀敬畏之心。
钦此!”
虽是寒冬雪月,跪着的人听着都出了薄薄一层汗,等待圣旨念完,心思也各异。哪里还有昨日柳青萝被遣送回来拜高踩低的模样了?
大监念完,布满细纹的脸也带着几分慈爱:“柳姑娘,接旨吧。”
柳青萝端的是宠辱不惊,她初当人,以往的柳青萝不过醉心于诗词,只能懵懂的知道圣旨的意思。旁人看她不惊不喜,心中赞叹不愧是大家风范:“臣女柳青萝接旨,谢主隆恩。”
既有天家赐婚,那辛府哪怕来下定也不作数了。
贵人们之间消息总是传得很快,内宫之人才走,各家拜高踩低的人都得了消息来祝贺。就像昨天传青萝为晋王不喜,被遣回府邸一般。
宁远侯府也难得热闹了起来,陈老太太搂着柳青萝喜极而泣,但见她也无喜意,而那辛大公子,还直勾勾地看着柳青萝,眼中似有千言万语要说。若是已交换庚帖下定,哪怕是天家也不好拆散的,明明就差一步。
焉知一步错,步步错?以往总觉得日子很长,可以挥霍的日子很多,命运的齿轮总是这样轻易地将人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