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我的梦中造物正在侵入现实生活中 > 关于不明巨型生物代号G型生物的初步观察与分析报告(第1页)

关于不明巨型生物代号G型生物的初步观察与分析报告(第1页)

撰写单位:跨领域专家溯源小组(生物物理军事分部)

时间:事件发生G型生物后24小时

一、摘要

基于东瀛海沟至东京湾的连续目击事件及多源数据(S-海底监测网、渔船雷达、核电站传感器、卫星影像、现场逃生人员证词),确认存在一高度危险的巨型生物个体(暂用代号“G型生物”)。该生物展现出与已知地球生命体截然不同的生理特性,具备直接吞噬核燃料、释放高能粒子流的能力,并对东京永田町区域造成毁灭性打击。本报告整合现有观测数据,对其生物特性及威胁等级进行初步评估。

二、基础生物特征描述

1。形态学参数

体型:直立高度约120米,尾部长度预估为体长的1。2倍(约144米),质量估算≥9万吨(基于步态对地面的破坏程度)。

体表结构:

覆盖铁灰色鳞状外甲,甲片厚度≥2米(依据防波堤破坏反推),关节处可见幽蓝色生物光渗出。

背部纵向排列剑状骨刺(高度15-30米不等),材质疑似生物矿化金属,尖端检测到异常辐射残留。

感官系统:

双目呈琥珀色,深海环境下具有主动发光特性,推测具备极强暗视觉及红外感知能力。

未观测到明显听觉器官,但对核设施辐射源定位精准,提示存在高敏辐射感知机制。

2。生理能量系统

核心能量源:胸腔区域持续发出熔铁般嗡鸣,伴随幽蓝色辉光,疑似内置生物核聚变反应器(暂称“原子炉心”)。

能量补充行为:

确认主动掘入福岛第一核电站反应堆,吞食高放射性核燃料棒(详见附录A:核电站监控片段分析)。

吞噬后炉心嗡鸣频率提升37%,体表蓝光亮度增强,证实核物质为其直接能量来源。

三、特殊能力观测记录

1。原子吐息(暂定名)

发动特征:喉部聚集高亮蓝白色光球,经0。5-1秒蓄能后喷射粒子束流。

破坏参数:

永田町攻击实测:光束直径≈8米,持续喷射时间≥4秒。

核心温度>100万℃(超太阳表面温度),瞬间熔穿钢筋混凝土建筑群。

附带冲击波相当于500吨TNT当量,辐射剂量峰值超10,000Sv(致命剂量≈2Sv)。

能量关联:吐息后体表蓝光短暂衰减,证实其为原子炉心能量的定向释放形式。

2。环境适应与运动能力

深海行动:

海底行进速度≥30节(依据S-水流数据及渔船目击推算),体表流体力学构造极优。

承受深海高压(海沟深度≥8000米),体甲抗压强度远超任何已知生物材料。

陆地活动:

步伐跨度≈150米,行走引发局部地震(ML3。5-4。0)。

尾部摆动可产生局部海啸(浪高3-4米),破坏力相当于小型气象海啸。

四、行为模式分析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