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平安烟再也没有被点燃过,潼关陷落消传遍了长安坊间,为了安定人心,次日辰时圣人在兴庆宫的勤政楼上下召将御驾亲征讨伐胡贼。
勤政务本楼,如今看来倒成了个笑话。
元桃恰好去东市采买高丽山参,远远的瞥见圣人明黄色的身影,和他那斑白的头发以及佝偻的身体。
圣人是天子,天子一言九鼎,长安城内人心顿时振奋,然而天空阴云依旧,淫雨绵绵。
元桃买完高丽山参回到宅子,奴婢们接下她手中拴着细麻绳的纸包:“姑娘总算回来,您快去看看老夫人,老夫人似乎是熬不住了。”
这两年以来,元母待她确实如同亲生女儿一般,元桃不曾体会过亲情的滋味,纵使没有血浓于水的深厚感情,纵使早知有此一日,她的的心还是不由自主揪起,快步跑至元母榻前。
元母的脸呈现着青白色,浑浊的眼珠望着她,从被褥里伸出手来,元桃立刻伸手回握住元母的手,屏退其他人。
“好孩子,不要再破费了。”元母声音嘶哑:“我都知道,我已药石无医。”
元桃低下眼睛,一滴泪流了下来,落在被褥间洇湿。
元母干枯的手摸了摸她的脸蛋,似乎精神还不错,说道:“你呀,生得真俊”缓慢的说道,“我看着你就像看着自己的女儿,她不过和你相
差两三岁,若还在世,应该和你差不多身量。”
元母拍了拍元桃手臂:“我元家遭此横祸,实在是天意使然,幸而有你,才洗刷了元家不白之冤,到了地下,我也有脸面面对元家冤死亡魂,老妇本是该死之人,流放边地,多亏有太子殿下暗中帮扶,否则早就枯骨一幅,好孩子,你一定替元桃,替我元家好好活着。”
元桃只是垂着眼帘,心里煎熬至极,不知是悔恨,还是难过,她对不起真正的元桃,那个无辜的十二岁的孩子,因她曾经的自私而死,而她,一个无名无姓的阿毛,一个谋逆的胡虏之女占用了元桃的身份,凭借着太子和永王的垂怜永远的占有,只有她自己知道这并不光彩。
元桃,这个她偷盗抢来的身份,无时无刻不再提醒着她过去犯下的罪孽,还有那个受她牵连流落范阳备受折辱,最后又死于她手的陆霜。
她曾经不懂,一片混沌中只将杀人求生当做最简单的方式,可是因果循环,又何曾真正饶恕过她。
这一刻,积压在她心口的石头迫使得她流下眼泪。
元母不懂,伸手擦拭她脸上的泪:“好孩子别哭”她艰难从脖子上取下一块玉牌来给元桃挂上:“不知自己爹娘是谁也不怕,你以后就是元家的孩子,好吗?”
元桃点了点头,应下道:“好”
这番话耗尽了元母所有精力,松开元桃手腕,闭着眼睛睡着了。
元桃给她掖了掖被角,关门出去,问守在正堂的医师:“阿娘她……还有多少时日?”
医师说:“姑娘看见了,最多能撑过明日,不过……不过看样子,恐怕难捱过今晚。”
元桃手背将仅留的一滴泪拭去,声音冷静询问奴婢道:“该准备的都准备好了?”
奴婢回答:“都置办好了,棺材纸钱白幡,还有粗布麻衣,姑娘放心。”顿了顿又道:“不过方才东宫派人来传话,似乎局势不太平,太子殿下让您今日就回到东宫。”
元母只剩下这最后一程,她没办法就这样离开,透过窗子看着天际,半边天是血红色的,宵禁将至,她现在再赶回东宫也来不及了,道:“入土为安,总要有人主事,这个时候我不能离开,况且不差在这一日两日,等阿娘一切事毕,我再回东宫。”
……
宵禁鼓声响起,咚咚鼓声,震得天空直欲碎。
屋里没有点灯,李绍正在案几边写字,香炉里的香膏早已经燃烬,随着天色愈暗,他的身体大半陷入黑暗中,无端感到烦躁,字亦是写不下去,他将笔搁置在砚台边,叫来了王斌:“她还没回来?”
王斌自然知道李绍指得是谁,抿了抿嘴,皱眉道:“派去安邑坊通知的奴婢已经回来了,赶上元母病重,恐怕这一两日元姑娘都离不开,眼下到了宵禁,今晚恐怕就更回不来了。”
巨大的不安笼罩着李绍,他沉着黑眸不语,叛军兵临长安,圣人下令亲征讨伐逆贼,这些在李绍眼中不过是为稳定人心的谎话,圣人已年近六旬,何曾听闻两鬓斑白的天子亲赴战场。
前前后后三十万大军皆已溃败,如今关内空虚,无兵可用,安禄来势汹汹,谈何抵抗。
“陈玄可曾来信?”李绍问。
王斌摇了摇头,说:“圣人与杨家姐弟都在大明宫,现在里面情形如何,无人得知。”
王斌一直侍奉着李绍,夜半,忽然宫中来人,李绍尚未休息,王斌刚取了清水回来,两人交汇个眼神。
王斌前去开门。
来人是个宦官,神情慌张的:“太子殿下,马车已经停在东宫门外,请您简单收拾,携带几位家眷和内臣随奴婢共同进宫。”
夜半三更,全长安城都已经宵禁,宫内却匆匆派人来传信,这件事怎么看都异常至极,李绍道:“进宫?兴庆宫还是太极宫?”
宦官回答:“都不是,是大明宫北侧的紫云宫。”
紫云宫是大明宫北侧的一个小宫殿,寻常鲜有人去,那里却紧挨玄武门,是禁军驻地,李绍顿时有个不好的预感,圣人或许要放弃长安,天子弃国都,置万民社稷于不顾,潜意识里李绍是这样想的,仔细思考,他又觉得是自己多虑,曾经威镇寰宇,平定天下的英武圣人,难道真昏聩到了要在千秋史册上留下遗臭万年的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