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后。
春江水暖,桃正浓。
陆婉考进了官学,成了官学中年龄最小的一批女学生。
官学免了她的束脩,每个月还会给她一定钱粮,保障日常所需。
在京中漂如浮萍的母女俩终於能鬆一口气。
贺妍写信回老家,告诉陆家婉儿考中官学,她们母女会继续待在长安。
陆家那边收到信后,个个都震惊不已,刚开始还不相信。
可是问了一下从京城赶考回来的老乡,听说此事是真的。
陆家顿时在当地多了几分面子,连著陆家其他几个孙女也添了好名声。
陆家这回比之前大方了,公中出了钱,托人带到京城交到母女俩手上,嘱咐她们安心待在京城,让陆婉在官学中出人头地。
只是,他们只知官学难考,却不知想在官学出人头地有多难。
陆婉进了官学。
她穿著母亲找裁缝给她制的新衣,新奇地走进学堂里。
和她同在一个学堂的学生都是十到十二岁的年龄。
这样小的年纪能考入官学的,大多家中非富即贵,才有机会请得好先生教导。
陆婉左侧坐著明国公的曾孙女赵茉。
陆婉眼角的眸光流转过赵茉的身影。
很快,却看得很清楚。
赵茉身上穿著她没见过的衣料,那般光亮柔软,配上粉白的刺绣,仿若浮著一层霞光。
赵茉头上戴著的珠也好看,镶了半圈圆润的珍珠,外边以金丝固定。
桌上摆著的文房四宝,一看不是学堂里提供的,而是自己从家里带来的上品。
陆婉没见过那样好的衣料和珠,上等的文房四宝倒是在笔砚铺子中见过。
她知道赵茉方才拿出的墨锭叫“金枝玉叶”,是宋家制的墨,价格昂贵,一般人根本用不起。
陆婉抿唇,捏著自己的衣袖,不再去看赵茉。
官学中教学的博士才识渊博,被选进来的学子们也个个聪慧。
博士在课上提出的问题,不止陆婉能答出来,其他人也可以,课后布置的文章,不仅陆婉作得好,其他学子写得也不差。
陆婉这种境地之下,压力虽大,但也让她进步得更快。
书本昂贵,她以前接触的书少,看得不如同窗们多。
好在官学中有大量的藏书,陆婉常去那看书,有时甚至在休沐的日子都坐在藏书阁內。
看到不懂的地方,就用本抄下来,然后向博士请教。
交上去的文章,博士若没有说好,她便请教自己文章中不足之处,当晚回去便重写一篇。
她好似生来骨子里极有一种向上爭的心气儿,抓住任何机会往上走,想要成为同龄人中最出色的那个。
功夫不负有心人,尤其不负有天资的有心人。
陆婉在学堂的第三次测评中总算得头筹。
日復一日。
窗外的日光越来越强烈,树上的蝉开始鸣叫。
待到热浪漫天,蝉声一阵高过一阵的时候,官学放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