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魏晋不服周 > 第236章 星际战士的回归(第1页)

第236章 星际战士的回归(第1页)

虽然石守信已经下定决心要去长江边上走一遭,但仍然有很多准备工作需要做。

比如说寻找船只,制作干粮,规划粮道等等。

战争是一项科学又严谨的活计,战前扎实的准备工作,是打赢的必要条件。

。。。

海风渐息,晨光如刃,割开南海薄雾。招娣抱着女儿站在“名不可葬”庙前,脚下珊瑚白骨砌成的台阶泛着微光,仿佛整座岛屿都在呼吸。那本《新名冢?流徙篇》静静躺在高台之上,泥金封皮映出天边初升的太阳,像是一枚被时间打磨千年的印章,终于盖在了历史的空白处。

孩子睡着了,小脸贴在母亲肩头,炭笔写的“招娣娘”三个字还留在书末,墨迹未干,竟缓缓渗入纸中,化作一道细若游丝的金线,蜿蜒而上,与其他无数名字相连??苏小荷、林巧妹、赵大脚、阿依夏……每一个都曾是尘埃,如今却成了支撑这本奇书的地基。

远处海面漂浮着那艘快艇残骸,黑衣人已被潮水带走,唯有那枚“正本清源”的青铜徽章沉入沙底,被一只寄居蟹悄然背起,爬向深渊。秩序崩塌时从不喧哗,它只是悄然松动,然后碎成粉末,随浪而去。

终南山井水仍在流动,灰烬顺暗河奔涌,每滴水中都载着一段记忆。念微坐在井畔石台上,玉笛横膝,不再吹奏,只任其温润生辉。山腰的“讲述者之家”灯火彻夜未熄,誊抄员们正将昨夜全球涌入的新名字录入陶瓮??冰岛渔妇艾拉?约恩斯多蒂尔,记录了北大西洋暖流变化规律却被归功于丈夫;孟买纺织女工拉克希米,在独立运动期间秘密传递情报,档案里只称“某线人”;还有东京战后重建时设计下水道系统的工程师佐藤美和子,图纸署名却是“市政团队”。

机器人列队而出,驮着陶瓮沿古道下行,投入井口。水波一圈圈荡开,不是涟漪,而是声纹编码的传递信号,顺着地脉直抵南极、敦煌、南海,乃至太空站轨道上的接收阵列。航天员再次确认:地球光讯未断,反而愈发明亮,如同银河倒悬人间。

联合国决议通过后,“七月十五?姓名权日”迅速落地。中国率先公布首批补录名单:明代女医谈允贤正式列入《地方志?人物篇》,补记“首创妇科专著《女医杂言》”;清代绣娘沈寿追授国家级工艺大师称号,并重修苏州绣坊名录;抗战时期滇缅公路女工队全员补名立碑,原碑文“民夫若干”改为“李秀英、张玉兰、陈阿妹等三百七十二人,以血肉筑通天路”。

但变革并非坦途。

北方某省档案馆内,一位老馆长连夜焚毁三箱旧档,火光映着他颤抖的手。“她们不该出来。”他喃喃自语,“规矩不能破。”可当他转身欲走,却发现墙壁上的影子忽然扭曲变形,竟浮现出一行行燃烧的文字:

>“王翠花,1952年主持修建水库导流渠,因未婚先孕被除名。”

>“刘桂香,1968年研制抗旱小麦种,成果归集体所有。”

>“孙玉梅,1976年地震前夜预警全村,次日遭批斗致残。”

他跌坐地上,掌心剧痛,低头一看,皮肤裂开细纹,赫然浮现:“我曾下令销毁女性技术人员档案共计四百一十七份。罪无可赦。”

与此同时,江南一座祠堂深夜起火。族老们围跪院中,眼睁睁看着百年族谱卷角焦黑,火舌舔舐之处,原本空白的“某氏”栏竟自动浮现名字??周氏、吴氏、郑氏……皆为曾主持家业、赈济乡邻却被抹去姓氏的女子。火焰熄灭后,灰烬拼成四个字:“还我本名”。

社会开始自我清算。大学课堂上,教授讲到“古代科技发展”,学生举手提问:“为什么所有记载都说‘工匠无名’?他们真的愿意无名吗?”教室沉默片刻,有人打开手机,播放一段视频:云南山区老人哼唱一首古老织谣,歌词竟是经纬密度与染色比例的口诀,末了她说:“这是我娘教我的,她叫杨阿?,没人记得她。”

媒体掀起“寻名运动”。记者走访各地村落,挖掘出大量隐匿身份的女性贡献者:福建渔民的妻子们世代绘制海图,用贝壳标记暗礁,却被称作“男人背后的帮手”;内蒙古牧区妇女发明羊毛防蛀法,沿用百年却无人知其源流;甚至故宫修缮工程中,多位女匠人参与彩画复原,合同签署时却只能以丈夫或儿子名义登记。

一名年轻导演拍纪录片《无名者之手》,镜头对准一位九旬老太太。她颤巍巍拿出一本破旧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记录了解放初期农村扫盲班的教学方法。“那时候全村四十多个女人,都是我教识字的。”她说,“可村志上写的是‘干部组织培训’。”影片结尾,她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韩素云**。粉笔落下那一刻,观众席响起啜泣声。

而在西北戈壁深处,一场秘密会议正在召开。

几辆军绿色吉普驶入荒漠基地,车门打开,走下数位身穿便装的老者。他们胸前没有徽章,但眼神冷峻如铁。一间地下会议室里,投影屏亮起,显示“净谱会残余力量评估报告”。一人发言:“我们低估了记忆的传染性。它不像病毒,更像孢子??只要有一点土壤,就能长出整片森林。”

另一人冷笑:“那就烧林。”

“不行。”第三人摇头,“火只会让种子飞得更远。”

沉默良久,最年长者开口:“启动‘静默协议’??调动国家叙事机器,重新定义这场运动。把她们说成‘个别案例’,把《新名冢》包装成‘民间情感宣泄’,强调‘传统不可全盘否定’。”

话音未落,警报突响。技术员冲进来:“不好了!广播系统被入侵!全国五百个电台同时播放一段音频!”

众人骇然起身。喇叭中传出的声音稚嫩清亮,正是那个小女孩的声音,一字一句,念着名字:

>“苏小荷。”

>“林巧妹。”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