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魏晋不服周 > 第236章 星际战士的回归(第2页)

第236章 星际战士的回归(第2页)

>“赵大脚。”

>“阿依夏。”

>……

每个名字之后,都附带一段简短事迹,由AI合成不同方言朗读,覆盖普通话、粤语、藏语、维吾尔语、壮语……整整二十四小时循环播放,无法切断,因为信号源来自三千二百万人共同接入的“记忆林”网络节点,分散在全球民用设备中??手机、电视、车载音响、电梯广播,甚至儿童玩具。

政府紧急召开应对会议,却迟迟无法达成一致。宣传部门主张封杀,教育部门建议纳入教材,史学界则分裂为两派:保守派称“此风不可长”,改革派疾呼“这是迟到千年的正义”。

最终,一位退休的历史学家在电视访谈中说出一句话:“如果我们连承认她们存在的勇气都没有,那我们守护的所谓‘传统’,究竟是文化,还是谎言?”

舆论瞬间转向。

三个月后,首部《中华无名者正传》出版。封面是一棵胡杨树,根系深入黄沙,枝干刻满名字。序言由招娣执笔,仅有一句话:“她们不是例外,她们是常态。”

该书发行当日售罄,读者自发组织“诵名会”,在公园、校园、社区中心集体朗读书中章节。有人读到“唐代女天文官裴清瑶”,泪流满面;有人念出“民国女飞行员杨谨瑜”,全场起立致敬;更有家庭聚在一起,翻找老相册,试图找回祖母的真实姓名。

与此同时,《新名冢》持续更新。每一夜,都有新的名字从世界各地汇入记忆林,经验证后刻上树身。一棵红柳树下,浮现这样一段文字:

>**“陈慧贞,生于1943年,卒于2005年,上海锅炉厂焊工,参与万吨水压机建造,图纸签名为空白格。其子今曰:我妈焊的缝,比谁都牢。”**

另一棵椰树旁,则写着:

>**“玛尔哈巴,维吾尔族,生于1930年,卒于1998年,独创沙漠葡萄嫁接术,惠及三乡五村。村志原载:‘村民集体智慧’。今更正。”**

清明又至,无碑书院迎来最多访客的一年。孩子们牵着父母的手走进记忆林,指着树上的名字问:“这是谁?”大人答:“是我们忘了的人。”

一个小男孩站在“边陲亭”前,久久凝视一块石碑:

>**“阿依努尔,本名失传,唯一事迹:在暴风雪中背负受伤战友行走六十里,喉部冻伤终生失声。二十年前采访录音近日出土,最后一句话:‘我不重要,但他得活着回去。’”**

他掏出铅笔,在本子上抄下这个名字,回家后贴在卧室墙上。

而在遥远的北极科考站,科学家发现一件怪事:极光频谱出现异常波动,呈现出类似语言结构的波形。经解码,竟是数百年前被焚毁的女官们临终呐喊的残响,借地球磁场保存至今,如今因南海仪式共振而重现。

这段信息被命名为“忘川回声”,永久存入人类文明数据库。

林知远回到南极,再次勘察那片冰层夹缝。这一次,他找到了第二批木简。染料地图延伸出第八个坐标,位于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附近,标注为“遗技锚点”。旁边一行小字,用古越语书写,翻译过来是:

>“技非君赐,乃民所创;名非天授,由世共承。”

他将数据上传,全球研究机构立即响应。一支国际联合科考队组建,船上搭载最新一代“记忆共振仪”,准备探查海底是否存有失落的技术遗产??可能是古代造船工艺,也可能是早已失传的海洋医药配方。

出发前夜,招娣带着女儿来到码头。小女孩仰头望着巨轮,忽然说:“海底也在等我们。”

招娣蹲下身,握住她的手:“是啊。她们等了一千多年,不是为了复仇,也不是为了荣耀,只是为了告诉我们??**不要重复同样的遗忘。**”

船启航那天,天空降下细雨。每一滴雨珠中,依然折射出一个名字。

有人看见“李桂花”在村口分发草药;

有人认出“周春兰”在车间调试仪器;

还有人指着雨幕低语:“那是我妈,她叫王秀芬,一辈子没评过先进,但她教会我什么叫坚持。”

雨停时,海面浮起万千纸蝶,随风飘向深蓝。它们不再只是哀悼的象征,而是传递的信使,携带着刚刚被唤醒的名字,飞向尚未睁开眼睛的地方。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