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阿哥督促底下弟弟们骑射的差事儿办得不错,得了皇上几次夸赞,皇上也仿佛是忽然间觉察到他长大了似的,开始有意的令他在一些事情上发挥长处。
而他自个儿也在年幼的弟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今大家说起来,都认为大阿哥的骑射在兄弟们当中是头名。
东宫倒对此没做出什么反应来,一则,毕竟对外,众皇子当中仍是太子位尊,太子很瞧不上这仨瓜俩枣的,也不觉得这有什么,小孩子好哄罢了。
二则,他刚刚与皇上父子谈心,认了错,检讨了自己的过失,这会儿更是忙着要“一雪前耻”,也分不出心来管这些细枝末节。
宫里本就是一滩浑水,多年来暗流涌动,是越发令人难以捉摸了,不过大体上还是安安稳稳,日子大家是仍旧照过的,年长些的嫔妃见惯了,更加心如止水。
可近日却是有了件牵动了不少人心的大事儿。
在一次家宴上,裕亲王叩请皇上,令其母宁悫妃随其归于府邸,以尽人子之孝道,也太妃能够颐养天年。
而这样的请求,必然是事先与皇上通过气的。
如今满后宫里有子的嫔妃,都在等着这事儿要如何办呢。
也是先帝子嗣凋零,活到如今的儿子拢共就这么三个,一个是裕亲王,其母宁悫妃仍在人世,一个便是当今,还有一个则是恭亲王,其母在先帝时就已经过世了。
所以大家都摸不准,这是皇上要单独施恩于裕亲王,彰显对其的恩宠,还是想要就此定下太妃随子移居王府的例子。
若是后者,那等到当今驾崩,她们岂不是也能以此为例出宫去王府居住?
自然,这后一句话没人敢说,可人人都这么想啊。
宫里的太妃向来是没什么存在感的,即便是在家宴上,毕竟先帝留下来的太妃们大多没有活下来的孩子,眼前座无虚席,却没一个跟她们有任何亲缘关系。
宁悫妃还算是其中比较好的,她毕竟有裕亲王这个儿子在,母子在家宴上相聚,倒是难得乐呵,再者就是皇上与裕亲王兄弟间十分亲厚,待宁悫妃自然是爱屋及乌了。
然而就是这样,这些太妃们的生活也是不如意的,沉闷无趣,见不得人,有些能想的开的还罢了,有些则是年纪轻轻便形容枯槁。
——这还是皇上重视孝道,亲自拟定了太妃们的待遇,以至于底下人不敢克扣欺压这些可怜人们的情况下呢。
此种情况下,嫔妃们便很有些物伤其类了。
毕竟,谁也不知道太子,将来的皇帝会不会如当今一般仁慈。
皇上要是不提这遭,大家也就糊弄糊弄自己就忘了这茬,可皇上提起了这件事,似乎还有点重视的样子,大家也就不约而同关心起来了。
偏偏她们没处可打听这件事情。
皇上这些日子但凡到后宫,也只往启祥宫去,于是她们也都涌到了启祥宫。
对着启祥宫这位贵妃,众人心里都有些复杂,谁知道只是出宫去伴驾侍疾,过后她竟还比原先更加得宠了,行宫的事情她们虽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可也隐约听到了风声,私底下都议论纷纷。
对于这些,攸宁只当做自己没瞧见。
从前她得宠,只能说是比旁人得到的宠爱略多一些,如今却有些独占风头的意思了。
旁人若有什么不满,乃至怨恨之意,那也是正常的。
只不过造成这种局面关键并不在她,她也没道理要为过去相处融洽之人的失宠失势,而感觉到羞愧或是自责。
把那些不肯好好说话,或是一味阴阳怪气的人请出去,攸宁对着留下来的几人透露了一二皇上的意思,果然见到她们喜不胜收的模样。
几日后,果然传来了皇上下旨应允裕亲王请求的消息。
在阿哥所的胤禩不免也听说了这些。
他倒是还并不知道此举有多大的意义,而且正处于少年想要脱离父母管控的青春叛逆期。
但他却是知道东宫和启祥宫隐隐的不睦的气氛的,想也知道日后太子登基,攸宁在宫中生活不会太自在,于是还特地回来了一次,煞有介事地询问攸宁将来想住在王府的哪处院子,要不要挖个湖泊弄个假山什么的。
之所以突然冒出这个想法,是因为近来这些事,叫皇子们都开始琢磨自己封爵的事情来着,顺带着,就也想到了到了年纪的大哥。
大阿哥如今已有二十二岁了,早已娶了福晋,连女儿都有了三个。
放在外头,早已经是一家之主了,如今却还住在宫里,一家子挤在小小的阿哥所里,让更小些的阿哥们替他觉着憋屈。
当然,其中也是有点觉着大阿哥管得太多,有点把比较小的几个阿哥当儿子管的那个意思,他们可不想有两个严格的阿玛啊!
大阿哥自己,是有点踌躇满志的,一方面想着替皇上办事,要让自己名正言顺用军功来换得爵位,一方面,他倒是没有那么着急要搬出宫去。
搬出宫容易,可是要进来就难了。在宫里,皇上身边的消息总是更灵通的,若是皇上在里面,他在外面,宫里的消息对他而言是封闭的,他说不出哪儿不好,总之觉得这样一来自己就离皇上远了。
在这样矛盾反复的心情下,大阿哥开始预备跟随皇父的第二次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