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怎样教非华语幼儿有效学习中文 > 第四节 照顾个别差异教学的教学示例(第2页)

第四节 照顾个别差异教学的教学示例(第2页)

表6。4低班教学第二课时教学环节及重点

续表

表6。5低班教学第三课时教学环节及重点

续表

图6。6字形演变字卡

图6。7“足”字部件卡

图6。8工作纸四

图6。9工作纸五

表6。6低班教学第四课时教学环节及重点

续表

图6。10工作纸六

图6。11句式卡

图6。12挑战站一

图6。13挑战站二

(三)分层教学的模式

1。教材的调适(增润或简化学习内容)

本课程采用各类儿歌作为教材,这些儿歌的主题明确、句式简单、一致和不断重复,教师可就幼儿能力的强弱,对儿歌内容作出增删(见表6。7)。

表6。7经增润或简化后的儿歌

上述儿歌示例中,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学习能力,安排能力稍弱的幼儿学习以小鸟为主题的儿歌,能力较强的幼儿则可以在此基础上,学习另一段有关动物名称的儿歌。

2。教学法的分层(多层级教学法)

教师教学时,即使使用同一教材,仍然可以进行分层教学活动,现简述如下:

(1)第一层教学:心理词汇的认读(适用于能力较弱的学生)

图6。14第一层教学:教师带领学生就心理词汇反复进行认读

教师将学生口述的心理词汇制成字卡,并张贴在白板上,带领学生反复认读这些心理词汇(见图6。14)。由于这些心理词汇都是来自学生的亲身经历,因此他们理应已掌握这些心理词汇的意义;因而在反复认读的过程中,教师特别强调字形的特点和读音,例如“兔”字包含一点,像兔子的尾巴,以加强学生对字形、字音和字义的掌握和结合。

(2)第二层教学:运用心理词汇口述句子

当学生对心理词汇的形音义有初步的掌握后,教师要求能力较强的学生手持心理词汇字卡,能力较弱的学生手持相关图片。教师说出一些心理词汇,手持相关字卡和图片的学生需要走到教师跟前,并齐声说出该心理词汇。教师可请能力较强的学生,口述一句与该心理词汇相关的句子,例如“我喜欢鱼”(见图6。15)。

图6。15第二层教学:学生运用心理词汇口述句子

3。分层评估

在课业评估方面,教师可根据幼儿的能力,适当地调适不同的学习目标,以便教学内容更切合他们的能力和学习需要,并加强他们对学习的信心,减少因学习目标远高于学生的学习能力而造成的挫败感。

(1)第一层:利用图画或口述词汇代替文字表达

进行心理词汇活动时,根据幼儿能力的差异,教师可请幼儿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例如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写下他们的心理词汇(见图6。16),如幼儿不能写出该字,教师可鼓励他们用图画表达(见图6。17),或口述字词,再由教师书写。幼儿不要因为文字表达上的障碍,影响心理词汇的表达,而打击幼儿学习动机。

图6。16幼儿写出心理词汇

图6。17幼儿用图画表达心理词汇

[貓(猫)、雞(鸡)]

(2)第二层:心理词汇运用

为了进一步加强心理词汇的运用,教师根据幼儿书写能力的差异,请幼儿完成以下评估课业。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于方格内绘画“小鸟”和“小猫”,并根据绘画的数量,于横线写上适当的数字(见图6。18)。能力较强的幼儿,可在此基础上,要求他们书写他们喜欢的动物名称,以增加他们运用文字的机会,并进一步巩固心理词汇的学习(见图6。19)。

图6。18幼儿画出句子描述的动物,并在横线上写上适当的数字

图6。19幼儿画出句子描述的动物,并书写有关动物的名称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