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叩天阙 > 暗箭难防(第1页)

暗箭难防(第1页)

云中城紧锣密鼓的备战,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涟漪终是荡出了北境,传至了千里之外的上京。

时近岁末,上京城内却无多少辞旧迎新的喜庆,反倒因边关急报,蒙上了一层隐忧与躁动。紫微宫内,地龙依旧烧得暖融,龙涎香的气息却仿佛掺进了几分北地风雪的凛冽。

兵部尚书林裕手持玉笏,躬身立于御阶之下,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她年约五旬,面容清癯,乃是皇帝一手提拔的寒门子弟,素以干练著称,此刻却显得有些局促。

“陛下,”林裕声音沉稳,“北境都督府连上三表,皆言姚族异动频繁,今冬白灾酷烈,恐其开春后大举南犯。秦王殿下亦上疏,称病体稍愈,然边情紧急,不敢懈怠,已带病视事,整饬军备,并…并请陛下授予临机专断之权,以御外侮。”

她将几份奏表的摘要简要陈述,语气客观,未加评判。

御座之上,嬴琰半阖着眼,指尖轻轻揉着太阳穴,似是精神不济。闻听“临机专断之权”几字,她眼皮微抬,一丝冷光掠过。

“临机专断?”御座上的声音带着一丝慵懒,却字字敲在殿中诸臣的心上,“七娘倒是心系边关,忠勇可嘉。只是……这病,来得突然,去得也蹊跷。玉卿前脚刚回,言其病骨支离,后脚便能带病视事,总理军务了?”

她目光扫过阶下侍立的几位宰相与重臣,最后落在林裕身上:“林卿,兵部评议北境防务,进行得如何了?”

林裕心头一紧,知道关键来了。她深吸一口气,奏道:“回陛下,评议已初步展开。然北境各州县、军府回报之文书,皆着重描述边患紧急,姚族威胁,于钱粮兵员细目,多有含糊、拖延之处。且皆言非秦王殿下主持,军心不稳,防务难继……”

“哦?”嬴琰嘴角勾起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照此说来,这北境防务,离了秦王,便转不动了?大宣的边疆,竟皆系于一人之身?”

话语不重,却带着千钧之力,压得林裕几乎喘不过气。她深知皇帝疑心已起,此刻为秦王说话,无异于引火烧身。

“臣不敢!”林裕连忙躬身,“臣只是据实回禀。北境军民,确乎颇依赖秦王威望。”

此时,一位身着紫袍,面容儒雅的中年女子出列,乃是中书侍中郑元容,出身荥阳郑氏,与京中诸多世家关系盘根错节。她朗声道:“陛下,秦王殿下勇毅过人,戍边有功,此乃朝野共识。然,边将权重,尾大不掉,亦非国家之福。今秦王以边患为由,请专断之权,虽言之有理,然不可不防。倘若边患是假,或借题发挥,拥兵自重,又当如何?”

她话语委婉,却句句指向要害,将“拥兵自重”这四个字,轻飘飘地悬在了殿堂之上。

紧接着,又有几位御史出列,言辞更为激烈。

“陛下!北境奏报,皆出自秦王麾下,一面之词,岂可尽信?姚族扰边,历年皆有,何以今岁便需‘临机专断’?此分明是借机揽权,对抗朝廷!”

“秦王年少气盛,麾下又多骄兵悍将,长此以往,恐生不忍言之事!陛下,当速派重臣,前往北境,分其权,制其势,方可保社稷无虞!”

“臣附议!可遣一稳重老成之将,前往云中,名为‘协理’,实为监军,如此,既可安边境,亦可解朝廷之忧!”

一时间,殿堂之上,附和者众。质疑边患真实性,担忧秦王权势过盛,建议分权、派监军的声音,占据了上风。仿佛北境即将到来的不是异族的铁蹄,而是秦王的叛旗。

林裕立于其中,只觉得背心发凉。她深知北境情况或许确如奏报所言,但在皇帝猜忌与朝堂攻讦之下,真相已然不再重要。

嬴琰静静听着,面上无喜无怒,直到殿内声音稍歇,她才缓缓开口:“众卿所言,不无道理。七娘是朕的女儿,朕自然信她。然,国法如山,制度不可废。”

她顿了顿,目光深远:“拟旨。秦王嬴婋,忠勇体国,带病御侮,朕心甚慰。着其全力备战,务必确保北境安宁。然,临机专断之权,干系重大,容后再议。”

“另,”她语气转冷,“着兵部左侍中周霖,为北境宣慰使,即日启程,前往云中。一则宣示朕抚慰边军之意,二则……协助秦王,处理军务,尤其是,厘清兵部评议所需各项细目。边情紧急,评议之事亦不可久拖。”

周霖,乃是郑元容姻亲,出生世家,为人刻板,是名副其实的保皇党,对藩王素无好感。派她去,名为“宣慰”、“协助”,实为监视、掣肘,甚至抢夺兵权的前奏。

“陛下圣明!”郑元容等人躬身齐呼。

林裕暗叹一声,亦只能随众附和。她知道,这道旨意一旦发出,北境的压力,将不仅来自境外的姚族,更来自身边这柄朝廷派来的“暗箭”。

数日后,兵部左侍中周霖奉旨出京。仪仗虽不算十分煊赫,却代表着朝廷的意志,带着审视与挑剔的目光,直奔北境而去。

与此同时,一道关于“秦王借边患揽权,朝廷遣使制衡”的密报,也已通过特殊渠道,悄然送至秦王的案头。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