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研制确定了促进学生审美素质和其他诸方面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美育目标系统,含美育总目标,总目标分类体系,各教育阶段分类目标体系,并以这一目标系统作为实验效应测查指标系统建立的直接依据。
其二,研制确定了美育内容系统,含美育总体内容构成框架和各教育阶段美育内容的具体构成。
其三,建立了美育课程系统,包括幼儿园综合美育课程、中小学美育五圈课程、艺体课程审美化和单项专门美育课的开设等若干具体模式,供各实验点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一种模式进行具体实验。
其四,编写了美育实验教材即教学用书,含幼儿园综合美育课程教材和小、中、大专门美育课的教材及教参。教材和教参边编写,边用于实验,边讨论,边修改。
其五,研讨并确定了美育课实施的基本教学模式和多种美育教学方法。美育课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美和审美的基本逻辑原理及审美的自由创造性两者有机结合为基本原则,力图体现与学校其他各种教学不相同的特色。
其六,研究编制了美育实验效应测查指标体系及测查方法,含各教育阶段儿童、学生审美素质;品德行为、个性;智力、创造性;体育技能兴趣;劳动意识兴趣、技能等德、智、体、美、劳五大方面十数项指标,采用了近20份国际国内标准化量表和自编测查量表、问卷作测查工具。各实验点实验结束时均运用了相应量表、问卷及方法进行效果测查。
在整个实验与研究展开期间,为了弄清上述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收到尽可能反映美育实际和全面功能的实效,课题组采用分实验段、实验区和定期与不定期汇总的方式,先后召开了各种研究会上百次,其中美育课现场会40多次,教材编写研讨会40多次,理论方法培训研究会20多次。这些会,由于时间、经费的严重困难与不足,都开得十分紧张和艰苦,但是效率都很高,问题讨论尖锐激烈,形成了我们课题组简朴、紧张、痛快、有效的独特会风。
全课题研究的成果,分为阶段性成果和终结性成果两大部分。
(1)阶段性成果
从课题准备阶段开始到实验结束这一段时间,课题组成员十分努力,勤于动脑、动手、动笔,产生了相当多的阶段性成果,为课题终结性成果《跨世纪美育科研成果书系》的形成和出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些成果包括在各级刊物上发表的论文15篇;在10多次全国和国际会议上交流的论文及报告89篇;为各阶段美育理论和实验说明、美育课执教及指导、美育课所需配套音像教材等而录制的录像带有10盘以上。全课题组成员分别参加了由中央教科所召开的第1至第4次“全国美育科研会”;由中国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召开的第9至第12次“全国美育研讨会”;由中国心理学会承办的“第二届亚非心理学大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承办的“深圳国际美学美育研讨会”两个国际会议。每次会议课题组参会者都达十数人或20余人之多,大会发言人次共达17次,在全国产生了良好影响,也获得了国外专家的好评和特别关注。
(2)终结性成果,即《跨世纪美育科研成果书系》
《跨世纪美育科研成果书系》是全课题研究从准备期开始到实验结束再到全部研究结束(从整个美育事业来看,不是结束而仅仅是一个暂时的段落)所进行的理论、实验、实践所获成果的系统化呈现。
全课题研究类型,分为美育基本理论、美育实践运用、美育实验三大类。因此三大类研究产生的最终成果形式相应为:美育理论专著和论文,美育实验教材及教参、教法,美育实验报告。
基本理论部分:产生了四本理论书,即《大美育系统论》《幼儿园大美育系统论》《小学大美育系统论》《中学大美育系统论》。这些大美育(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美育)的总理论和阶段理论,涉及整个学校(含幼儿园)美育和各教育阶段美育(幼、小、中、大)的美育目标体系、内容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法体系和评价体系的理论原理。在总理论《大美育系统论》中,还特别对美育科学化问题及逻辑原理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与阐释。
实验报告部分:对大美育基本理论原理和实验假设“美育能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进行实验验证的结果呈示,由此产生了本项课题研究的第5本理论书《大美育实验研究——美育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效应验证》。全书由实验设计,各阶段实验报告20余篇,工作报告6篇,以及问题与思考四大部分构成,是继“七五”“美育心理研究”成果《美育心理研究》之后,国内可见的第2本美育实验报告性著述,且在构成体例上比前一本更注意了内在系统性。整本书从第一部分到最后部分,可以看成一个大型的整体实验报告。此外,紧接《跨世纪美育科研成果书系》之后,还将有一附属成果——《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测查手册》奉献于世。
实践用书部分:是美育基本理论原理和美育各方面构成的实践转化成果,也是美育实验所采用的主体材料。学生和教师的教学用书含《幼儿综合美育》《小学生美育》《中学生美育》和《高校美育》四本实验教材及教参。各阶段学生用书,即实验教材内容和形式各有不同,但其内在逻辑构成原理是相通的,都包括了美育目标(主要目标和同时目标)、审美视点、关键词、典型材料、典型活动、延伸材料、延伸活动、学生(幼儿)练习操作活动、教学指导提示等。幼儿和小学段实验教材,在形式上还特别采用了卡片式构成,分别由200和110张精美彩卡,一卡一组活动或一卡一课构成,可作为人生早期精美教育的纪念而加以保存。各阶段的教参或同在教材上(幼儿园、中学),或附在相应阶段的理论书中(小学)。每一阶段的理论书,也可以看成立意更高或更广的教参。
整个研究工程浩大、难度很高,大多数内容和子项目在国内尚属填补空白之举。正如课题顾问,国内外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美育心理学家刘兆吉教授在书系序言《按照美的规律全面育人》中所说:本项研究“从创新性和开拓性看,可以说史无前例”[1]。历经三年艰难以后的今天,回望过去的日子,分分秒秒,点点滴滴,一步一个脚印,一笔一个字迹,终于汇成了眼前这丰硕的成果。它们聚集着多少人无私奉献的智慧和创造性、热情和责任感、精力和心血。尤其是在当今许多人更看重个人物质利益的背景下,它们显得那样的珍贵和高贵。我们今天把近四年来所做的工作写下来,是向课题的主管单位汇报,向关注我们课题进展和成果、关注美育事业发展和进步的专家、学者、同仁的汇报;也是为我们课题组的140多位成员能经常地翻阅这一段虽然不那么长,但却饱满充实有意义有美感的历史。
翻开那几十张培训会、研讨会、现场会的通知书,一沓沓会议记录、现场记录、执教记录、审稿记录,一篇篇一本本论文稿,一盒盒实验教材初稿、二稿、三稿……甚至十稿,一堆堆实验效果测试卷以及那一幕幕记忆犹新的各种研究场面;由课题组成员依次提供的家庭会议室和工作便餐;连大年三十晚上春节放假四天都从家里“偷跑”出来紧急改稿的情景等,禁不住感慨万千,潸然泪下。没有任何行政指令,没有一分钱加班补贴,更何况还要克服许多可以想象和难以想象的观念障碍、人为障碍、经费困难、时间困难、行动困难,唯有自觉自愿、废寝忘食的全身心投入与付出。这究竟是为什么?刘兆吉教授在书系序言中真切地道出了个中缘由,“首先是课题组100多位成员本身热爱美,热爱美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他们共同坚信,本课题研究目标正确,意义重大,并能不计得失,不计报酬地热情投入这一研究”,而“另一原因是遵照了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点,坚信按‘美的规律’可以建造物体,也可以塑造自身……由于坚信这个真理,虽然遇到种种责难,但在各级学校进行的美育实验,终于能够坚持下来并取得了预期效果和成果”。
在当前这种看重实际利益、经济利益的社会背景下,有这么多人团结一致,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目标而倾心投入,这本身不是就证明了美的力量、美育的力量吗?
借此课题结束,成果出版之际,要深深地感谢课题组顾问、已80多岁高龄仍孜孜不倦为美育事业操心操劳的尊敬的刘兆吉教授,以及曾欣然教授、滕纯教授、黄济教授、查有梁教授,忘不了他们宝贵的指导甚至亲临现场参与研讨;感谢白天佑教授、明鉴教授、章新建教授、李田教授、徐绪标教授等对课题研究进展给予的高度关注和他们对年青一代的信任、爱护与支持;感谢中青年美育和教育理论学者刘仲林教授、叶学良副教授、孙俊三副教授、檀传宝博士等的支持,我们相互理解,有着共同的理想与见解,这真是人生的一大幸事;感谢东北、西北、华东、华中片区美育课题组和有志于美育事业的各方同仁的支持、配合与呼应;感谢积极支持本《书系》选题立项并为协调出版社多方努力的四川省新闻出版局魏局长,西南师大有关领导,西南师大出版社;感谢为本《书系》早日出版鼎力相助,筹借资金,敢于承担巨大风险,并为出版印刷等事务东奔西走的重庆社会科学联合会戴孝庆主席、杨华清主任、万小平同志及重庆市计委信息中心孙元明同志;感谢多年来从各个方面为课题组不厌其烦地做了许多烦琐工作,且没有分文报酬而又无怨的课题组秘书潘莉实验师。
最后,还应该特别感谢的是我们课题组的全体成员,你们的名字和容貌一个个是那样的鲜活清晰,但在此却无法一一列出,好在我们这套《书系》每本的扉页里、篇章里、注释里、后记里,已留下了你们的足迹和姓名。多年来我们精诚合作,到今天已经成为相知的好朋友,原来的朋友成了更好的朋友。已经过去了的紧张、苦恼、争论甚至争吵,今天回味起来,都是独特的美的创造和体验。看看我们的上下左右,有这么多专家学者同仁朋友的支持,还有在我们背后默默支撑家庭、关心着我们的丈夫、妻子的理解与支持,已经是非常幸福,非常满足了。
请允许我们借用刘兆吉先生为本《书系》所作序言的结尾作为这篇前言的结束语:“‘七五’规划,‘八五’规划,希望还有‘九五’规划,美育研究需要千千万万有志者的努力。总有一天,马克思主义者按照美的规律塑造全面发展的人的愿望,会变成为普遍的、正规的、切实可行的现实。”
[1]刘兆吉。按照美的规律全面育人。见本书前《跨世纪美育科研成果书系》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