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言多必失,别什么话都说
带刺的话,请过滤后说
带刺的话,谁都不爱听。不仅不爱听,而且还会伤害人际关系。因此,我们平时说话,千万别让你的话带刺。
“杨老师,我可以和你谈谈吗?”正在批改作业的杨老师抬起了头。是他,班中的“问题分子”!杨老师心中不由得有了几分戒备,不知今天又有什么问题。
“有事吗?”杨老师放下笔,起身搬过一张凳子,“坐吧,慢慢说。”“我想知道,我在你心中有多坏?”他仍旧站着,垂着眼,满脸的懊丧。
他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呢?杨老师心中很是纳闷。“虽然你有时会发发脾气,但我并不觉得你坏啊。没有哪个同学是坏的。”
“那你为什么对别的同学说,不要像我这样,别跟我学坏了?”他的眼睛红了。杨老师在脑海里迅速搜寻记忆,噢,原来是那一次!
他是个爱惹事的男孩,他会拿手指头戳别人,抢走别人的橡皮,或是讲几句挑衅的话,令老师们很头痛。一次,一个平时很文静的男孩还没完成作业就和他打闹。杨老师一时生气就说:“不要学……别跟他学坏了!”当时只是一时气话,并未留心如此伤他的心。
杨老师立刻意识到自己犯了个大错,他的言语伤害了孩子那稚嫩的心。尽管这个学生很调皮,甚至任性,不听教导,但是,他同样有强烈的自尊心。在孩子心中,好人、坏人是多么分明的形象啊!其实,这个学生的内心也希望自己是个好学生,受老师表扬,被同学喜欢,但是,老师的这一个“坏”字,会浇灭他所有希望的火花。
“对不起,老师向你道歉。”杨老师的眼睛也湿了,是自责与心痛。事后,杨老师静下心来回顾当班主任的经历,在这期间,由于很多原因,他心烦过、生气过、暴躁过,不经意间,说过什么不该说的话吗?伤害了多少小孩的心呢?杨老师觉得该感谢这个男孩,他让自己及时发现了错误。
晨会课上,杨老师向全班同学真诚地道了歉,并提出希望,让老师和学生的言行都更加文明,让班级充满友谊、关爱和尊重,少一点对立、责备和伤害。
岂止一个班级,我们整个社会其实都需要过滤掉话中的“刺”。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带刺的话,存在于对手间、仇人间,也存在于婆媳间。在此我们就以化解婆媳间的话中刺为例,说说如何过滤话中的“刺”。
都说儿媳妇难当,老婆婆难当,其实有时丈夫和儿子这个双重角色最难当。
那么,若是家庭中出现了婆媳矛盾,要想成功地扮演好丈夫和儿子这个双重角色,他的语言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如果他善于说话,善于过滤婆媳双方话中的“刺”,常常能够很好地协调、处理好妻子同母亲之间的关系,消除家庭矛盾,增强家庭凝聚力。具体的做法有许多种,这里介绍几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一是做好“传话筒”。
由于丈夫和儿子这个特定的双重身份,母亲和妻子都会对他十分亲近。当她们之间产生矛盾的时候,都愿意将自己的想法向他吐露。作为丈夫和儿子,对这些信息决不可置之不理。但“理”并不是将一方的话简单地告诉另一方,那样无异于是在制造矛盾。而是要对这些想法进行处理,让对方可以接受,而不至于引起反感进而引发矛盾。这时,正确的处理方法是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用提示、当参谋等方式提出来。
比如,母亲说妻子早上起来太晚了,这时你就可以对妻子说:“妈年龄大了,这一段时间又挺累,以后我们早些起来把饭做好。”妻子说,母亲为家里买什么东西她都不知道。你可以对母亲说:“妈妈,您儿媳妇买东西很有审美观点,再买东西可以请她帮您参谋参谋。”这样信息传递了,而且双方都没有想法,矛盾也就被扼杀在萌芽之中了。
二是不偏不倚。
由于丈夫和儿子的双重身份,所以他在家中的一言一行,妻子和母亲都是很敏感的。做得好,妻子和母亲都高兴;做得不好,就会使妻子和母亲多心,产生矛盾。作为妻子与母亲最亲近的人,男人在其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你对待父母要比结婚前更加尊重,特别是在妻子面前更要注意。家中的事情主动与父母商量。关心父母的生活,而且还要注意老人的精神赡养,在言语上多关心体贴他们。
其次,妻子家里来人,特别是岳父母来访,要十分热情。买些什么东西,带些什么东西,都要你首先说,主动去办。
最后,逢年过节给双方父母家买礼物一定要一碗水端平,不偏不倚,两家一样,否则自己的父母和妻子都会认为你偏心,你就会两边不是人。所以给双方礼物一样,才能不落下话把儿。
三是多做“和事佬”。
在一个家庭生活久了,即使与自己的亲生父母也难免会产生矛盾。但由于与自己的亲生父母有血缘关系,即使产生了矛盾不去解决,照样还是至亲骨肉。但婆媳之间的矛盾却不能等同视之。俗话说“舌头没有不碰牙的时候”,若是婆媳拌了嘴,在这种情况下,而你作为丈夫和儿子绝不能参与其中,帮一方责一方。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婆媳之间有意见,最好在经过丈夫和儿子这个中间环节时把它化解掉。
首先,用诙谐的语言将其劝开,然后认真听她们诉说。一般说来,家庭琐事没有必要分谁是谁非,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她们把心中的积怨都倾吐出来,取得她们的信任,暗示要帮助她们解决问题。
其次,当她们消气以后,分别肯定她们的一些正确做法,然后站在她们的角度上,设身处地地帮助她们分析哪些事情做得不对。这样,她们都会感到,你为她们争了理,但同时又为自己某些做得不合适的地方而内疚。
最后,为了消除隔阂,加深她们之间的感情,在一些事情的处理上不妨做点“手脚”。比如,你可以买点好吃的东西给母亲送去,并且说:“您儿媳妇感到对不住您老,买了点东西想孝敬您,希望您能消消气。”然后提议晚上吃顿饺子。在吃饭时,对妻子说:“妈看你这几天不爱吃饭,特意包的饺子,多吃些吧!”这样,双方的心里都会热乎乎的。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感情又和好如初,甚至比以前更好了。
四是求助他人。
家里有的事自己不便说,可以把意图透露给岳父母、妻子的姐妹或自家的姐妹,以及其他妻子和母亲很信任的人。这些人的话会更容易被妻子、母亲接受,做工作的效果会更好。
凡事经过丈夫和儿子这个双重角色的巧妙过滤,家庭会幸福和睦,你就会是妈妈心中的好儿子,也会是妻子心中的好丈夫。
两难的话,请模糊地说
模糊语言常用于不必要、不可能或不便于把话说得太实太死的情况,这种情况要求用表意上具有弹性的模糊语言解决问题。随机应变,尤其需要模糊语言。
两难话题是所有问题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所以称其为“两难”,难就难在有两种可能的选择,无论哪一种选择,都有利有弊,让人们处于进退维谷的困境。能否解决两难话题,体现了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
许多人在跟朋友交谈时支支吾吾,或是不敢提出自己明确的观点,生怕自己会说错什么。其实朋友想要听的是你个人的看法,而不只是要你附和地回答:“是的。”想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就应该尽量发表个人独到的见解,不能总是随声附和。不妨多应用些特殊或有个性的例子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遇到让你左右为难的问题或场面,用一些模糊言语回答也比随声附和要好。
例如鲁迅的《立论》一文。
我梦见自己正在小学校的讲堂上预备作文,向老师请教立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