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成绩的时候需要沉默。面对成绩和掌声,成功者报以深深的一鞠躬。这是无声的语言,是恰到好处的沉默。
遭受挫折的时候需要沉默。在失败和厄运面前,拭去眼泪,咬紧牙关,默默地总结教训,然后再投入新的战斗,不失为上策。
等待时机需要沉默。造化总是把机会赠送给有充分准备的人。怨天尤人无济于事,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才是可靠的。
承担痛苦的时候需要沉默。如果亲友沉浸在不能自拔的悲伤之中,此刻,无论你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那就默默地陪他度过一段时光,默默地为他做一些事情。
沟通心灵的时候需要沉默。不是随便打断他的话,而是善于倾听。在倾听中汲取智慧,弥补纰漏,建立信任,产生满足。
“少说话、少评论、少批评”,牢记“沉默是金”,才能更好地应付复杂的人际关系。切记管住自己的一张嘴。
张女士和杨女士都是孙莉的同事,孙莉发现杨女士经常在她面前说张女士的坏话,而张女士很少说过对方的不好。不管她们说什么,孙莉从没有向任何人提到过这些琐碎的闲话,因此,她们三人至今相处得很好。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不恪守沉默是金的原则,就会出现相互揭短的情况,那就不会有彼此之间的和谐关系。
世界并不完美,存在着不同状况不同程度的“短”,你我也是。于是就常常有揭短的行为发生,有时就发生在你我身上。
其实每个人都有长处,亦有短处,待人处世之成功,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包容对方的短处,善于发现对方的优点,称赞对方的长处,而不要抓住别人的隐私、痛处大做文章。切记:揭人之短,伤人自尊!
每个人都有虚荣心,指责或批评别人的时候尽量不要说到他的短处,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有些短是不能揭的。如果揭的所谓的短,与大家共同的事业完全不相干,或即使有关系也很勉强的话,被揭的人就会有被愚弄、穿小鞋、抓小辫子的感觉。还有极少数的情况,揭短是为了打击别人,或以揭人之短而护己之短。这样的揭短,应当缓行。人总是有短处的,人也不可能改正自身所有的短处,伟人亦不能,何况你我?
那么,当我们看到对方的短处,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除非这短处对共同的事业构成威胁,违反了共同的秩序,否则随它去吧!容忍,是一种智慧,放任也是种关爱。每个人既有长处,也有短处,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
“揭短”,有时是故意的,那是互相敌视的双方用来作为攻击对方的武器。“揭短”,有时又是无意的,那是因为某种原因一不小心犯了对方的忌讳。有心也好,无意也罢,在待人处世中揭人之短都会伤害对方的自尊,轻则影响双方的感情,重则导致友谊的破裂。
俗话说得好:“打人不打脸,说人不揭短。”要想与他人友好相处,就要尽量体谅他人,维护他人的自尊,避开言语雷区,千万不要揭人之短。
忌讳的话,要回避不说
由于复杂的社会和个人原因,人们往往有许多忌讳。说话时应特别小心,千万不可触动他人的忌讳,否则,得罪别人尚不知情,又为自己埋下了一颗地雷。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方言不同,往往同样一句话,意义却完全相反。你以为侮辱,他以为尊敬;你以为尊敬,他以为侮辱,所以古人才有入境随俗的主张。
从前有个浙江人,到北方去做官,他的妻子也是南方人。有一天,太太叫女仆(女仆是北方人)洗衣服,她说:“洗好后,出去晾晾。”晾晾的字音,南方人读做“浪浪”,浪浪在北方是不好听的词。女仆听了,当然觉得不高兴。太太询问原因后出口笑骂道:“堂客!”堂客在江苏、浙江一带,是骂人的名词,女仆听了,却说:“太太,不敢当!”太太又问其所以然,才知道原来在当地,“堂客”是尊敬女人的意思。
这是一个笑话,却可证明方言意义的不同。比如你称呼人家的小男孩,叫他小弟弟,总不算错吧?但是在江苏太仓人听来,认为你是骂他;比如你称呼老年男子为老先生,总不算错吧?但是在江苏嘉定人听来,当你是侮辱他。你在安徽,称朋友的母亲,叫老太婆是尊敬她;但是你在江浙称朋友的母亲为老太婆,那简直是骂她了。各地的风俗不同,说话上的忌讳各异,你与人交际,必须留心对方的忌讳。一不留心,脱口而出,最易令人不快。
虽然对方知道你不懂他的忌讳,情有可原,但你总是近乎失礼,至少是你犯了对方的忌讳,在友谊上是不会增进的。如果你对江浙人骂一声“混账”,还不是十分严重,你如果这样骂北方女子一声,那就会被认为是奇耻大辱,非与你大肆交涉不可。
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乱世,所以老于世故的人,对人总是唯唯诺诺,可以不开口的,就情愿三缄其口。他人的隐私唯恐人知,你说话时偏在无意中说着他的隐私,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他会认为你是有意揭破他的隐私,恨你入骨。
他做的事,别有用心,他对自己的用心,极力掩饰不让人知,如果被你知道了,必然对你非常不利。你若与他向来熟悉,对他的用心知之甚深,他虽不能断定你一定明白,然而终究会对你感到十分疑惑与妒忌。你处于这种困难境地,绝不可对他表明绝不泄密,那你将如何自处呢?你唯一的办法,只有装聋作哑,若无其事。
他有阴谋诡计,你却参与其事,代为决策,帮他执行,从乐观方面说,你是他的心腹,从悲观方面说,你是他的心腹之患。你虽谨慎地保守秘密,从来不提及这件事,一旦另外有高人猜中此事,对外宣告,那么你无法逃脱泄露的嫌疑。
万一对方对你尚无深刻的认识,不十分信任,你却极力讨好他,假使他采纳你的话,然而试行的结果并不好,一定疑心你有意捉弄他,使他上当。即使试行结果很好,他对你也未必会增加好感,认为你只是偶然看到,试行又不是你的力量,怎可以算你的功劳,所以你这个时候还是不说话为好。
他犯有错误被你知道,你便不惜一切而声援正义,直言进谏。他本来就已觉得愧疚,唯恐旁人知情,你去揭破,他自然更觉惭愧,由惭愧而愤恨,由愤恨进而与你发生冲突,你不是凭空多了一个冤家?
留心对方忌讳,在交际上原是小事,在彼此情谊上却有极大影响。你在社会上做人,冤家越少越好,因为说话不识忌讳而多招冤家,那更是不值得了。
韩非子在《说难》中讲,龙的脖子上有两块逆鳞,谁触动了它,龙就会大发雷霆;人也有逆鳞,谁触动了它,人就会动怒变脸。这里说的是与人交谈的道理。其实,谁身上都有“逆鳞”——不愿别人触及的缺憾、隐私、伤疤之类,如果在交谈中不了解、不尊重对方,有意无意触动了这些敏感的“逆鳞”,轻则使交谈话不投机,不欢而散;重则令对方动怒变脸,甚至招致祸害。用一句俗语来说,那就是:当着矬子别说短话。
在拿破仑称霸欧洲大陆的时候,一位科学家建议他在战船上安装发动机,用机械动力代替人力和风力。高傲的拿破仑对这一“动力革命”的方案开始颇感兴趣。为了使拿破仑速做决策,那位科学家恭维地说:“陛下,如果有发动机助一臂之力,您一定会更加高大起来……”一听这话,拿破仑脸色陡变,冷冷地说:“我的战船装士兵还不够,哪有地方去装什么发动机呢,收起你那一套吧!”科学家碰了一鼻子灰。
原来拿破仑身材矮小,特别忌讳涉及他身高的词语。他从科学家所说“您一定会更加高大起来”一语,推断别人说他现在还“不高大——矮”,是在蔑视他、嘲笑他,断然拒绝了科学家的方案,错失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如果那位科学家“当着矬子别说短话”,让拿破仑高高兴兴地采纳这个方案,欧洲的历史也许就要改写了。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说话要看对象,“当着矬子别说短话”,是交谈必须遵循的规则。
当着矮子,不仅不说短话,而且要专门找长话来说,毫不吝啬地赞扬对方的长处和优点,巧解对方的心结。这样,谈话才会投机,沟通才会顺畅,人际关系才会和谐温馨。而要做到这点需要的则是文明交谈。
礼貌是文明交谈的首要前提。在交谈中要体现出敬意、友善、得体的气度和风范。要做到文明交谈首先就要使用礼貌用语,如“请”“谢谢”等;其次要注意学习一些礼貌忌语,一语不慎造成的后果可能是无法弥补的。
礼貌忌语是指不礼貌的语言,他人忌讳的语言,会使他人引起误解、不快的语言。不礼貌的语言,如粗话脏话,是语言中的垃圾,必须坚决清除。他人忌讳的语言是指他人不愿听的语言,交谈中要注意避免使用。
如谈到某人死了,可用“病故”“走了”等委婉的语言来表达。港、澳、台同胞忌说不吉利的话,喜欢讨口彩。特别是香港人有喜“8”厌“4”的习惯。因香港人大都讲广东话,而广东话中“8”与“发”谐音,“4”与“死”同音。因此,在遇到非说“4”不可时,可用“两双”来代替。逢年过节,不宜说“新年快乐”或“节日快乐”,而用“新年愉快”、“节日愉快”或“恭喜发财”代之。这也是谐音的关系,因为“快乐”与“快落”听起来很相似。
容易引起误解和不快的语言也要注意回避。在议论他人长相时,可把“肥胖”改说成“丰满”或“福相”,“瘦”则用“苗条”或“清秀”代之。参加婚礼时,应祝新婚夫妇白头偕老。在探望病人时,应说些宽慰的话,如“你的精神不错”“你的气色比前几天好多了”等。随着语言本身的发展,一些词汇的意义也发生了转移,如“同志”“小姐”等,在使用时要针对不同对象谨慎决定。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矛盾冲突时,应冷静处理,不用指责的语言,多用谅解的语言。
此外,在交谈中,我们还应当避免争论的话题,即使你对这个话题有坚定不移的立场,最好也不要提起。因为争论很容易造成敌对心理,争执双方很快会陷入竞争状态,唇枪舌剑,互不相让,很少有人能对敌对者的攻击采取温和的反应,所以最好不使善意的讨论变成激辩。
其实,两个人之间的交谈很简单,只要找出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就行了。假如对方对你的话题不置可否,你须留意,切勿尖刻、偏执地讨论这个题目,还是另择题目为好。辩论对两个头脑冷静、有谈话技巧的对手来说是一种开心的游戏,可对于容易冲动和脾气不好的人却是一件危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