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华娱:重生了,还逼我做渣男啊 > 第六百二十五章 又一个影后(第1页)

第六百二十五章 又一个影后(第1页)

这可不是陈诺记忆中的那个张馨妤能够给出的回答。

陈诺印象里的张馨妤……好吧,除了身材好,长得挺不错,感觉挺酷之外,他好像也不了解这女孩是个什么样的人。

但是,看着张馨妤笑的样子,他被艾莉森。。。

雨季的广西,山雾比往常来得更早。

天刚蒙蒙亮,细雨便如针脚般密密地织进大石山区的每一道沟壑。土屋檐下的玉米串湿漉漉地低垂着头,煤油灯的光晕在潮湿的空气中显得格外昏黄。阿英坐在床边,正用一块干布轻轻擦拭父亲的手背??长期卧床让老人皮肤愈发脆弱,稍有不慎便会溃烂。她动作轻柔,像对待一页泛黄的古籍。

“今天讲《春望》。”秦绍文的声音依旧清晰,只是多了几分沙哑,“你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不是伤春悲秋,是人在绝境中仍能感知美的能力。”

阿英点头,在教案上写下:“杜甫写此诗时长安沦陷,家人离散。但他没有只写仇恨,而是写花、写鸟??说明即使身处黑暗,心灵仍可与美共鸣。”

窗外雨声渐密,屋内却静得出奇。录音笔红灯闪烁,记录下这每一字每一句。这些声音将被整理成音频课件,通过志愿者的小背包、摩托车后座、甚至徒步翻山的支教老师,送往那些连网络信号都难以抵达的村小教室。

陈诺发来的消息昨夜已收到:《言脉》第一集上线三天,播放量破千万,微博热搜挂了整整两天。有网友评论:“我以为我是在看纪录片,结果是灵魂被重新洗牌。”也有教育局官员私信吉克阿木,询问是否可以将秦老师的讲义纳入偏远地区教师培训资料库。

但这一切,秦绍文并不知晓。

他只知道,今天有个孩子要来。

那个叫小岩的男孩,住在二十里外的弄怀屯,父母外出打工多年未归,由年迈的奶奶拉扯长大。前些日子寄来的作文里写道:“老师,我想考大学,可我们班只有三个学生,老师说我不现实。”秦绍文听完录音后沉默良久,最后让阿英回话:“告诉他,现实不是别人嘴里说的,是你脚下走出来的路。”

于是今天,小岩要亲自来见他。

十一点半,雨势稍歇。远处传来脚步声,踩碎了泥泞山路的寂静。一个瘦小的身影出现在院门口,浑身湿透,裤腿沾满黄泥,怀里紧紧抱着一本塑料袋裹了好几层的作业本。

“秦老师……我来了。”男孩声音颤抖,不知是因为冷,还是紧张。

阿英赶紧迎出去,带他进屋烤火。小岩拘谨地坐着,双手捧着热水杯,眼睛却一直盯着床上那位几乎不能动弹的老人。

“你就是小岩?”秦绍文缓缓开口。

男孩猛地站起,差点打翻水杯:“是!是我!”

“坐下。”老人轻声道,“我不怕你,你也别怕我。”

屋子里安静下来。小岩低头看着自己沾泥的鞋尖,喉结上下滑动了一下。

“你说你不现实?”秦绍文问。

“嗯……数学才考了四十七分。”小岩声音越来越小,“班主任说,这种成绩,连县城职高都难进。”

“那你为什么还想考大学?”

“因为……”男孩抬起头,眼里忽然有了光,“我想让我妈回来的时候,能骄傲地说一句:‘这是我儿子。’”

这句话像一颗石子投入深潭,激起层层涟漪。阿英悄悄别过脸去,抹了把眼角。连一向冷静的摄像师老周也放下了机器,默默掏出烟盒,又想起这是人家家里,又塞了回去。

秦绍文闭上眼,许久才开口:“你知道杜甫写《春望》那年多大吗?”

“不……不知道。”

“四十五岁。那时他已经颠沛流离多年,饿到浮肿,儿子饿死了,房子也被烧了。可他还在写诗,还在关心天下苍生。”老人睁开眼,目光如炬,“你觉得他现实吗?”

小岩摇头。

“可正是这些‘不现实’的人,撑起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秦绍文一字一顿,“现实从来不是用来限制梦想的,是用来被突破的。你考四十七分,不代表你只能停在这里。它只代表??你还有一百五十三分没拿到。”

小岩怔住了。

“从今天起,我给你补课。”秦绍文说,“每周一次,你可以来,也可以听录音。我不收钱,只要你答应我一件事。”

“您说!”

“三年后高考结束那天,你要给我写一封信,告诉我:你有没有放弃。”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