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申时将近,刚好得了些空闲,贾琮便叫芷芍一起,带了事先准备的年礼,来赵嬷嬷家中走动拜年。
堂屋里火盆烧着竹炭,闪着红亮光华,将屋子烘烤得暖洋洋的。
桌上摆着茶盘陶杯,沏了滚热的香茶,贾琮端着茶杯正浅斟慢饮。
桌旁放着许多锦缎布匹、精美点心、滋补药材等礼物,另有不少新鲜瓜果鱼肉,都已搬去厨房。
厨房里传出芷芍和赵嬷嬷的说笑声,还飘出诱人的佳肴味道,那是竹荪炖山鸡的香味。
当年他蜗居东路院廪库房,是荣国府最遭人鄙视的庶子,只有芷芍和赵嬷嬷守护身边,帮他共度艰难。
甚至在他奄奄一息时,也是被她们从鬼门关拉回,其中渊源深厚,情义非比寻常……
自从郭志贵长年在辽东从军,贾琮日常闲暇,或到节庆之时,常会带芷芍看望赵嬷嬷。
对于他而言,赵嬷嬷的小院,比起富丽华美的荣庆堂,更能让他感受到亲情的和暖……
等到天色微微黯淡,芷芍和赵嬷嬷端了滚热菜肴,陆续摆了满满一座。
其中那道竹荪炖山鸡,是赵嬷嬷的拿手好菜,是小时贾琮和芷芍最爱的美味。
等到天边泛出绚烂霞光,堂屋中三人落座用饭,院子里泛着温煦亲和的烟火气息……
……
嘉昭十六年,大年初二,大周北地边境,宣府镇以东五里。
衰草苍茫的荒原上,天地寂寥,一望无垠,透着压抑的萧瑟之气。
三匹快马顷刻冲入视野,飞速狂奔,沉郁轰鸣的马蹄声,急促而密集,犹如敲击大地的擂鼓。
头前的那名骑士,身材健硕,腰背挺直,身上背一把制式加钢雁翎刀,目视远方,神情严峻。
手中的马鞭不停挥舞,胯下骏马似乎意识主人急迫心情,四蹄奋发,喘息急促,拼尽全力向前冲刺。
三人急速策马许久,夕阳映照的地平线上,出现一座边镇轮廓,高耸的城墙,高大的城门,映入眼帘……
……
郭志贵轻轻挽住马缰,将骏马缓缓勒慢马速,随行的两名火枪兵,都跟着驻停马匹。
三人都有些气喘吁吁,长时间策马奔驰,不仅对马力消耗巨大,对骑士体力也是考验。
郭志贵驻马向远处的宣府镇眺望,着实有些感慨,想起一路上遭遇,心情愈发沉重。
自从除夕那晚,他在东堽镇东向山坳,将二百蒙古追兵歼灭,便连夜赶去宣府镇通报军情。
只是一路走来,东堽镇北向道路,整夜都有蒙古骑队活动,郭志贵只好绕道而行,耽搁了不少时间。
因为各边镇通报关外军情,安达汗大军驻扎宣大一线五十里外。
郭志贵准备连夜出关,借关外道路宽敞,便于饶过沿途残蒙骑队,以便尽快到达宣府镇。
他根据随身舆图,找到最近出关通道,便是北向六十里外的鹞子口。
大同、宣府、蓟州三镇相连的漫长边境上,有多处人迹罕至的偏僻峡口。
这些峡口大都地势崎岖,地方狭窄,无法修筑关卡,平日都由各镇斥候巡逻,防止残蒙小股精骑骚扰。
鹞子口便是这种偏僻峡口,且这里比其他峡口更安全,从没受到残蒙游骑骚扰抢掠。
因峡口通往关内五十里范围,都是杳无人烟之地,沿途没有一处村镇,没有可抢掠的价值。
时间长久,鹞子口愈发荒凉,除边镇斥候骑队日常巡逻,几乎没有其他人烟。
郭志贵避开沿途残蒙骑队,带着两名随从整夜奔袭,天亮前夕便赶到到鹞子口附近。
他们按照军中惯例,并没有马上出关,而是隐藏附近查看动静。
竟发现大队残蒙骑队,人数可观,络绎不绝,趁着浓重夜色,从鹞子口潜入关内。
他们甚至在附近地方,发现十余个边军斥候尸体,都被人用弓箭远距离射杀。
郭志贵可以断定,接近东堽镇的大队残蒙骑队,就是从鹞子口连夜偷关。
他们能准确射杀巡弋斥候,需十分熟悉斥候巡弋规律,关内如无提前埋下暗桩,有人暗中策应,绝无法办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