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是个2014年就被广大车迷吐槽的问题——引擎声音。
都说来到了混动时代,引擎声音像是小猫叫,一点儿感觉都没有了。
所以fia考虑更改排气系统,改善引擎噪音——
这改善引擎噪音是指变得更雄浑好听?
还是单纯减少引擎噪音污染,降低引擎音量?
吴轼没有看到具体表述,不过估计fia想要的还是后者。
欧美现在的各种环保运动频出,f1是深受影响,燃油的不断改变就是证明。
只不过他觉得很扯淡,油车最顶尖的场地赛,没有足够嘹亮的引擎轰鸣不如去看fe好了。
第六是冲刺赛,国际汽联有考虑在明年引入这个全新的玩意。
其本质目的还是为了增加赛事的观赏性,让f1赛事变得更具侵略性。
毕竟在gpda的调查里不少车迷都说轮胎战略让车手们非常顾忌搏斗,很多时候都是打了个时间差。
赛道上精彩的争夺不再是势均力敌,要么战术超车,要么新胎打旧胎。
而冲刺赛,圈数更少,全程都是激烈的比赛,岂不是看点更足?
这是车队们重点关注的事情,新的比赛机制意味着变数,强大的车队不喜欢这种变数。
最后,则是gpda发起的涉及20万人的调查显示,大家都认为f1很无聊。
这些拿到台面的事情自然引得不少车手讨论。
维斯塔潘直接嘲讽了gpda的行为,说:
“这就是无用功,讨论来讨论去,多少年都这样了?如果f1有变化,也绝不是因为gpda。”
吴轼对于这些事情都保持了沉默,他是知道未来f1会运营的越来越好。
但其中的弯弯绕绕远不是提意见就可以解决的。
这就如同改革永远不在于对不对,而在于利益对抗后是否达成了有利于发展的结果。
讨论会议结束后,比赛也要来了。
在积分榜“遥遥领先”的吴轼此时热度不可同日而语。
除了大量在英格兰的留学生,还有非常多因为其实力而成为其车迷的人。
媒体日他抵达银石赛道,大批人拿着衣服、帽子等各类用品找他签名。
这种大明星般的待遇还是比较苦恼的,因为这次有人递了个bra过来,给他干懵逼了。
此时已有大量记者急于采访他,他假装什么都没发生,接过了另外一人的帽子签下名字。
而后向着大家摆摆手,表示下次再签了。
记者们顿时涌上来采访。
实际上这些采访的内容和之前差不多,无非就是积分能否持续领跑之类的。
吴轼不能透露车辆情况,一般都会打个马虎眼,表示一般般了。
马萨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却表述车辆研发工作不错。
两人截然相反的回答,让媒体们摸不清楚了。
不过大家都鉴于采访吴轼时他总是说不行,所以都认为这站威廉姆斯肯定行。
“你采访的时候好歹真真假假掺杂着说吧,上站表现那么亮眼,这站还说不行,明眼人都知道是假话。”
克莱尔看到报道的结论后叹了口气,倒是没有责怪吴轼,而是看向詹弗妮。
“下次你要帮他提前准备好应对话语,最好打个配合,现在梅奔对我们的防范越来越深了。”克莱尔说道。
“我知道了。”詹弗妮点头。
克莱尔在赛前媒体日露面,更多是为了威廉姆斯经济问题而奔波。
毕竟是在英格兰,不少科技公司都会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