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向军沉默半晌,泪珠无声滑落,他转身跪倒在田园面前,泣不成声,“爷爷,爷爷他想登上我们自己的航母,妈,一辈子,他一辈子都在做这一件事,快成功了,我们已经快成功了啊!”
陈向兵在一边抹泪,咬紧腮肉不让自己哭出来,从贺爷爷出
事,他哥一直没有哭,此刻哭出来,并不是坏事。
田园泪眼朦胧,伸手抱住田向军,一如小时候,把他拥入怀中,轻拍,“妈妈知道,你心里难受,可你要记住,贺爷爷和爱你的人,不愿意看到你这样伤害自己,我们会心疼,哭吧,哭出来就好了。”
她知道,这会是田向军心底永远的遗憾,也许,这就是人生,缺憾和圆满,才能组成人生。
田向军的再次昏迷,让那段日子格外昏暗,多日的高强度工作,急迫的内心,烦躁的心情,哀恸的内心,像一座高山,压得他无法呼吸,困顿很久,等他再次醒来,已经是一周之后。
那段日子,家里人没人愿意去回忆。
半年时间,田向军才彻底走出来,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也是通过这件事,让很多人透过田向军内敛沉稳的外在,看到他柔软细腻的内心,这样一个人,他安静沉默,从来不动声色,可他的内心,重感情重亲情,只他并不表达而已。
田向军开始重新投入工作以后,某天,卫远找到他。
卫远是看着田向军长大的,见田向军面貌,很是心疼,“瘦了,瘦很多。”
许是又经历过人生的一份苦难,田向军整个人更加从容不迫,他淡笑,“卫叔放心,很快就能养起来。”
见他脸上的笑意,卫远才彻底放下心来,他从包里拿出一个档案袋和一把钥匙,“今天,我是来帮贺老办一件事的。”
田向军轻吸一口气,“贺爷爷有什么让你嘱咐或转交我的吗?”
卫远点头,“向军,你不知道,其实,当年贺老进家属院的时候,身体非常不好,那段时间,他原本是想当成生命最后一段日子过的,可没人能想到,命运让他遇到你们,一群象征希望的孩子。”
“那段时间,我眼睁睁看着贺老每天越来越高兴,我就明白,他重新拥有目标了,也是因为重燃信心,他才能在接到上级消息之后,马不停蹄回程,重新投入航母事业的研究,也是因为那些日子他积极配合治疗,才有后面这些充满希望的日子。”
“当时贺老离开家属院的时候,他曾经在客船上立下一份遗嘱,而这份遗嘱,和你有关。”
卫远把手里的档案袋递过去,“这些年,贺老潜心研究,有无数的手稿和构想,无数的设计图和参考书,谁都知道,这是宝贵的财富,向军,二十多年前,在你还五岁的时候,在离开四方岛的路上,贺老就立下遗嘱,他的所有一手资料,全部都交由你继承,由你随意处置。”
第94章日记
不得不说,卫远选的时间是合适的,如果是贺老刚离开的时候,收到这样一份来自二十多年前的肯定,田向军无法承受那种感情的冲击。
卫远把档案袋递过去,“这里面,是贺老这些年专门为你们做的一份日记,你不知道吧,他对你们一家的喜欢,比他表现出来的要多得多,很多时候,他不太会去说,反而愿意写,那是你和参观团从国外回来的时候吧,他兴致勃勃找来一本日记,说要专门用来记录你,你们一家的事情。”
“我不知道贺老都写些什么,可这日记已经很厚,想来每次打开这本日记,他都是高兴又骄傲的。”
“这把钥匙,就是你常用的那把,他的书房你知道的,除了你,没人能进,贺老的家人已经把书房封存起来,只等你去处理,他们说,完全尊重贺老和你的意愿。”
接过档案袋和钥匙的时候,田向军手微微颤抖,这是跨越二十多年的情感,他没法不动容。
他回到京市的家,和家里人说起这件事。
如今他已经能够接受贺老的离开,也能平静自如说出自己的感受,“没想到,贺爷爷当年离开家属院的时候,会留下那样的话。”
陈向兵伸手抚摸那本带着明显磨损痕迹的棕色硬皮本,抬头看田向军,“哥,这说明呢,你小时候就很优秀啦,更说明,贺爷爷他眼光超级好。”
他摸摸后脑勺,又看田园,“妈,难道那时候我们和哥差距就挺明显的,要不然我们班里那么多人,贺爷爷怎么就看中我哥呢。”
田园笑起来,“不能这么说,贺爷爷选你哥,还是因为他们志同道合,你忘了,那时候咱们刚做出来航母模型的时候,你哥每天抱着那些个设计书一直看,那时候贺老临走前还找我说呢,说你哥就是为航母而生的,让我好好朝那方面培养他。”
陈向新靠在田园身边,也伸手摸摸那本日记,“大哥,贺爷爷的日记里,都会写什么呢。”
田向军摇头,“卫叔说,这里面都是和我们一家人有关的,我也没看过。”
他翻开日记本的第一页,“我想和你们一起看。”
日记里有什么呢,如卫远说的,这里面的每一次书写,都是一个故事,或激荡人心,或平和温暖,或满腔热血,贺老就像家人一样,书写着这些年和田园一家人经历过的点点滴滴。
这里面的第一件事,就是田向军跟随参观团出国参观的事情。
‘我无比的庆幸,当初定了向军跟随考察团出国,人员确定之前,其实有领导找我谈话,话里话外的意思我也明白,让一个十岁的孩子占用一个考擦团的名额,这件事说起来是冒险的,我可坚信,向兵他能给我们带来惊喜,而事实也正是这样。’
‘今天,我第一次生出一种冲动,买来这本日记本开始记录,小田一家人,是我这一生中遇到的最温暖也最神奇的一家人,而今天,十岁的向军带给我们整个科研团一个巨大的惊喜,当看着那一幅幅堪比教科书印刷的图纸在他笔下绘出,看着向兵坐在会议桌前,一板一眼对他看到的房间和设备进行拆解还原,我就知道,我们的未来是充满希望的。’
以田向军出国为开始,这本日记里,真的记录了田园一家人。
他记录陈向新的高考,字里行间都是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