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小子也来听课,他还是要被点名的正式学员,每次黎源提问,他是为数不多会一直举手回答的,次次问,次次举,黎源不点他,他的手能举到天上。
点了起来又回答不出,只会嘻嘻哈哈笑。
黎源也不气恼,只会说,“田同学回答得很好,坐下!”
他就会高兴得不得了。
黎源给孩子们开的课也在上午,在成人班后面,教室是同一个教室,大人们学完让开座位,或者坐到两边等着温故而知新,小孩儿就开始上数学课。
田小子以为还有课便不走,跟孩子们继续坐一起。
一段时间后,黎源意外发现田小子在数学上有天赋,其他孩子还在掰手指算十以内加减,田小子已经会两位数加减。
上完课,小夫郎也誊抄完当日的东西,夫夫两人便结伴一同回家。
黎源当了老师,他不让大家叫他夫子,说自己不认识几个字,夫子的名头太重,他担不起,喊老师便好。
不管老师也好,夫子也罢,都是备受尊敬的人,小夫郎则更不一样,他是真正有学识的人,因为村长请村里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看过小夫郎的字,那可不是单单靠模仿就能写出来的字迹。
近年关,又有在外地的人回来,都是见过世面的人,自然村长又将小夫郎的字拿出来炫耀。
有一人私下拉着村长说,这字怕不是普通人家写得出来,村长原先只是觉得写得好,倒没有多想,人牙子编的身世他自是不信,私下问过原主,原主爱吹嘘,说小夫郎原是官家的庶子,家里遭难才被卖掉。
官家庶子写得一手好字不奇怪。
村长自然不会说小夫郎可能出身官家。
“贤侄可是有什么顾虑?”
这人也是读过几日书的,识得字体是隶楷,隶楷写的人不算少,写得好的极少,这种字体高出其他字体不在行也不在意,而是风,书成后一股浑厚的古风扑面而来。
大多数人是写不好的,写成后就是普通的楷体,甚至还不如。
这人的东家曾去拜访过琴川府一位官员,他因做事得力被东家带着一起去送礼,有幸进过那位官员的书房,不过他没待多久,放下礼物便退出去。
只是他进去时那位官员心情颇佳,指着墙面一副字迹对他东家说,“你可知这副太傅墨宝老夫花了多少心血才弄到?”
因为好奇,这人跟着扫了一眼。
是一首古词,大三尺的丈二,字迹力透纸背又似沉稳舒展,整个卷面一股厚重的古朴之风席卷而来,这人当时就惊呆了。
村长拿来的典籍都是小册,字体也小了很多,但这人有种感觉,两种字体几乎一样,且小册上的字更胜一筹,厚朴之余自带不羁。
这人便三言两语把自己在琴川府的经历说了遍,“太傅的字画从不外传,两者如此相似怕是……”
怕是小夫郎有太傅的墨宝可供临摹学习。
能得太傅墨宝怎可是寻常小家。
谁知村长很是轻松一笑,“贤侄大概不知,珍珠那孩子原是琴川府人士,后来遭难做了夫郎。”
“想来家中有些贵人字画。”
“只可惜他是名庶子,也不知家人为何如此狠心将他卖作夫郎。”
两人相视一眼,顿时脑补出一场家庭伦理大剧。
这人顿时舒展眉头点点头,“原来如此,我见他柔弱似女子,自然争不过一些厉害的主母。”
这人离开前,村长提点,“都是人家伤心往事,可不要再提及,重修誊抄之事可是惠及全村的大事,不可让人家心寒。”
这人自是知道小苗骗走王家卖粮钱的事情,一对比,小夫郎可真是良善之人,自然对村长的话又信了几分。
这之后,村长再也不拿着小夫郎的墨宝到处炫耀,嫁到梨花村就是梨花村的人,生也是死也是,谁都带不走。
第36章备年货
下午将小夫郎送去上学,黎源开始忙事情。
年关说着还有一两个月的时间,其实也快。
两人一个教书一个上学,家里的事情多少有些耽搁,好在两人都是勤快人,平日里就把家里家外的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黎源只需按部就班即可。
这时黎源不得不感慨贤内助这个词真是发明得妙,他跟小夫郎搭档得越来越和谐。
每日黎源比小夫郎早起一刻钟,烧水做饭,小夫郎起来后便有温热的水等着洗漱。
趁黎源做饭的间隙,小夫郎就去喂鸡喂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