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贵女如斯 > 行哭嫁礼(第3页)

行哭嫁礼(第3页)

孙氏哭得肝肠寸断:“娘是日也急,夜也急。在国相寺门前是磕破了头,求菩萨为我儿说一门好亲事。

我的儿啊!你亲娘去的早,娘是恨不能千宠万宠,生怕我儿受了离娘的苦啊……”

只孙氏一人的声音,便是压住了三个姑娘,这自然也是早就安排好的。

三个姑娘像鹌鹑似的,通通窝进孙氏怀里哭。

原本这哭嫁乃是旧俗,西南方虽广为沿用,但汴京城这些年已经没几家姑娘要哭嫁了。

大喜的日子哭肿了眼睛,明日上妆都是个麻烦事。

但这哭嫁,哭得是娘家门风,哭得是妇德妇职。孙氏一早就请了赣西的婆子,将三个姐儿教养了好几日。势必要在今日,让亲眷们将这伯府门风好好瞧上一瞧。

一众亲眷见此情景,纷纷感动得潸然泪下,孙氏见此,也是如愿以偿。

孙氏替陆月华说的这门亲事,乃是临安知府家的嫡长子,名池绪。长得据说是一表人才,风度翩翩,还考了童试,中了秀才。

整个临安无人不知,这位绪哥儿是个好儿郎。

可即便如此,这门亲事对伯府嫡长女陆月华来说,也不是一门好亲事。

从门第上,伯爷乃是正三品,而临安知府却只是个从五品。

从地理上,伯府在繁荣昌盛的汴京,可陆月华若嫁了人,便只能孤身一人去遥远的临安。

消息传出后,也有流言蜚语说,孙氏的狐狸尾巴要露出来了,苛待了嫡长女,故意为她说了这样门不当户不对的亲事。

可是眼下伯爷病重了,宫里特赐了御医来为伯爷看诊,说是伯爷患了痨疾,已经是药石无医,时日无多了。

陆月华如今十四岁了,眼看着就到了说亲的时候。若是伯爷真的一命呜呼,那守孝的三年可就把她耽误了。

所以孙氏这才不得不草草地替她定下来这门亲。

今日一众亲眷见此情形,也都心里有了数。原本责怪孙氏的人就不多,如今她这般肝肠寸断哭一场,那些个有怨言的,心中皆有所改观。

只叹她一个女人,一边是伯爷病危,一边操心着五个孩子,独自撑起伯府的门楣。谁人能不夸赞她一句“贤内助顶天立地”?

陆昭华哭累了,不声不响地看着一屋子人陪着母亲做戏,却丝毫不为这位母亲而感伤。

从前的十年里,她也是千万个相信,孙氏是一心为了她们兄弟姐妹好的。可她现在是彻底明白了。

这位母亲,是要借着启朝的礼义规矩,将这伯府众人的命运,都牢牢把在自己手里。

年前要替大姐姐说亲的时候,孙氏和姨母孙元娘通过书信,许是见陆昭华年岁尚小,收了回信后,孙氏说话没有避着她。

大意就是,她们孙氏姐俩是吃尽了无爹无娘的苦,千般算计才走到今日的。

只因陆月华年幼丧母,姐妹二人担心她心思沉重,恐留在汴京城里要回伯府生事端。

这才说是要趁着伯爷病危,将陆月华早早嫁了,千挑万选,找出个又差又远的人家将陆月华送出去。

这还是姨母孙元娘的主意。

就在这时,一个两鬓略微斑白的妇人扑了过来,她梳着个低髻,着一身枣色祥云纹衣裳,捏着帕子,涕泪横流。

她声音稍微粗哑些,行为也相对泼辣些,她一把将孙氏拉起来紧紧抱着:

“二娘啊,可不能再哭了。你日夜殚精竭虑,总是要紧着自己的身子啊!”

她就是母亲的嫡姐孙元娘,是陆昭华的亲姨母。这次她带着两个孩子,专程从太原王氏赶来为陆月华送嫁。

这位终于是粉墨登场了,陆昭华并不意外。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