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族中曾出了位名扬乡野的探花郎,致仕归乡后,在别院里办起了书塾。逢年过节时,常常叫人买了洒金红封纸来,浓浓蘸上墨,题了楹联,不止自家,连带着左邻右舍都分出去些,用糨糊贴于门头上,当作沾一份喜气。 久而久之,规矩也就传了下来。 贺家后世子弟多经商,探花郎虽没再出过,楹联倒是照写不误。即便不必再分送四邻,自家前前后后十余道门扇,也足够了。 这一年,活计就落在了贺峻霖同严浩翔身上。 贺峻霖执笔,严浩翔在一旁研墨,替他掌眼,数着要写的数目。 末了,他像是想起什么似的,有些犹疑道,“前些日子,南边的船回了一艘。” “里头带了许多衣料并时鲜,另有一箱是专意送来院子里的。” “这楹联,要捎去南边一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