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戍光志愿雄赳赳 > 第十八章敬礼(第2页)

第十八章敬礼(第2页)

夕阳彻底沉入地平线,天边的暮色越来越浓。古道旁的林间,亮起了几盏手电筒的光,像几颗移动的星星。志愿者们分头行动,采集爬墙藤的、搬运石块的、清理土石的,忙而不乱。马向东坐在边坡下方,指挥着大家搭建防护栏,拐杖指向哪里,大家就往哪里搬运石块,动作精准而高效。

索娜跪在边坡前,小心翼翼地将爬墙藤插入裂缝,再用石块压实根部。她的手指被藤蔓的倒刺划破,渗出了细密的血珠,却浑然不觉。她看着马向东佝偻却坚定的身影,看着他用拐杖精准地测量着防护栏的角度,看着他对每一根藤蔓的插入深度都严格要求,心里忽然涌起一股强烈的敬意。

这位老人,没有学过地质知识,却凭着一辈子的经验,读懂了这片土地的语言;没有精密的仪器,却能在关键时刻想出最有效的解决方案。他的守护,不是盲目的固执,是源于对土地最深沉的爱与最深刻的理解。

夜幕降临,星星爬上了嘉梁的天空,像撒在黑丝绒上的碎钻。临时防护栏终于搭建完成,爬墙藤密密麻麻地插入裂缝,像一张绿色的网,守护着边坡的安全。大家坐在古道旁的青石板上,借着手电筒的光,看着彼此脸上的泥土和汗水,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马爷爷,谢谢您。”索娜看着马向东,语气里满是真诚,“如果不是您,我们今晚可能只能眼睁睁看着边坡继续松动,甚至引发小规模滑坡。您让我明白,科学不是万能的,只有结合了对土地的深情和民间的智慧,才能真正守护好家园。”

马向东摇了摇头:“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你们年轻人,有知识、有技术,比我们更有力量。以后,嘉梁的守护,还要靠你们。”他的目光扫过马远,扫过在场的年轻志愿者,最后落在索娜身上,眼神里满是期待。

陈院士站起身,拍了拍索娜的肩膀:“索娜,记住马老班长的话。我们做地质研究,做文物保护,最终的目的,是守护这片土地,守护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马老班长这一代人,用生命和热血守护了家园的安宁;你们这一代人,要用科学和智慧,守护家园的未来。这是一种传承,一种跨越时代的接力。”

索娜重重地点了点头,眼眶湿润。她走到马向东面前,整理了一下衣襟,然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对着马向东,郑重地鞠了一躬——不是年轻人对长辈的礼貌,而是继承者对先行者的敬畏,是守护者对守护者的致敬。

“马爷爷,谢谢您。”她的声音带着哽咽,却异常坚定,“我向您保证,以后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会记得嘉梁的山,嘉梁的水,记得您教给我的道理——敬畏自然,尊重历史,坚守初心。我会把您的经验,把嘉梁的故事,融入我的研究,用科学的力量,守护更多像嘉梁一样的家园。”

马向东看着眼前的女孩,看着她眼里的坚定与真诚,忽然想起了长津湖战场上,那些年轻的战友;想起了剿匪时,扎西爷爷年轻的模样;想起了马远第一次背着铜哨子,眼神里的青涩与勇敢。眼前的索娜,和他们一样,带着年轻的朝气,却又多了科学的理性与时代的担当。

这是另一种形式的传承——不是血脉的延续,是精神的接力;不是经验的复制,是知识的升华;不是固执的坚守,是理性的守护。他忽然觉得,自己不再孤单,嘉梁的守护,不再是他们这些老兵的孤军奋战,而是有了更强大、更长久的力量。

马向东缓缓挺直了腰背,后背的旧伤似乎在这一刻不再疼痛。他抬起右手,五指并拢,缓缓举到额前,做出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这个军礼,很慢,却带着千钧之力。

敬给这片土地——敬它雪山巍峨,敬它三江奔腾,敬它孕育了千年的藏汉羌文化,敬它在风雨中始终屹立的坚韧;敬它用沉默教会人们敬畏,用丰饶滋养人们生息,敬它值得每一个人用生命和智慧去守护。

敬给逝去的战友——敬赵班长在凝固□□中最后的呐喊,敬张强为掩护战友挺身而出的决绝,敬所有为守护国土、守护家园而牺牲的英雄;敬他们用鲜血染红了国旗,用生命换来了和平,敬他们的精神永远留在这片土地上,指引着后来者前行。

敬给年轻的一代——敬索娜眼里的科学之光,敬马远心中的责任之火,敬所有带着理想与担当的年轻人;敬他们用知识武装头脑,用理性化解矛盾,敬他们愿意接过守护的重任,用新的方式延续着对家园的爱;敬他们让“戌光”的光芒,不仅照亮了夕阳,更照亮了未来。

风停了,古道旁的树叶不再作响;鸟静了,河谷里的虫鸣也渐渐平息。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马向东的军礼上,聚焦在这位八十九岁的老兵身上。他的身影在月光下被拉长,像一尊不朽的雕像,连接着过去与未来,连接着坚守与传承。

索娜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她举起手,对着马向东,也回了一个标准的敬礼——这个礼,敬给老兵的坚守,敬给土地的深情,敬给传承的力量。

马远和年轻的志愿者们也纷纷站起身,举起手,对着马向东,对着这片土地,敬礼。手电筒的光映着他们年轻的脸庞,映着他们眼里的泪光,也映着他们心中燃烧的火焰。

陈院士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眼眶也湿润了。他知道,这个军礼,是一场无声的交接,是一场跨越时代的对话,是守护精神最庄严的传承。

许久,马向东缓缓放下手,眼神里满是欣慰与平静。他看着索娜,看着马远,看着所有年轻的面孔,轻声说道:“好好守着,守好这片山,守好这片水,守好我们的家园。”

“我们会的!”年轻人们齐声应答,声音震彻山谷,在古道上久久回荡。

夜色渐深,星星越来越亮。索娜和陈院士告别了马向东,沿着古道缓缓下山,他们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夜色中,却把科学的种子和守护的信念,留在了嘉梁的土地上。

马向东拄着拐杖,站在古道的观景台上,望着远方的雪山和古城。月光洒在他的身上,洒在他胸前的军功章上,泛着温润的光。古城的灯火星星点点,像撒在大地上的星辰,安宁而祥和。

他知道,自己终究会老去,会离开这片他守护了一辈子的土地。但他不再担心,不再遗憾——因为他看到了传承的力量,看到了年轻一代的担当,看到了嘉梁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古道旁的爬墙藤,在月光下悄悄生长,根系深深扎进泥土里,像无数双守护的手,紧紧抱着这片土地。而“戌光”的光芒,也像这爬墙藤一样,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敬礼,是告别,也是迎接;是传承,也是坚守;是对过往的敬意,也是对未来的期许。

嘉梁的山,依旧巍峨;嘉梁的水,依旧奔腾;嘉梁的古道,依旧承载着岁月的重量。而守护的故事,也像这古道一样,没有终点,只有代代相传的接力,只有生生不息的希望。

英雄不老,戌光长明;敬礼无声,传承永恒。这杯用金红夕阳酿成的岁月,这曲用坚守与传承谱写的歌谣,将永远在嘉梁的雪山与河谷间,回荡不息。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