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需要看一圈,到底是吴轼在拼命拉开差距,还是说他能够以这个速度巡航数圈。”
第32圈,罗斯伯格出场圈1分54秒1。
吴轼的速度放慢了,1分52秒8。
“又是1。3秒!”
此时两人秒差拉到了6。8秒。
众人还在惊讶为什么罗斯伯格的速度会这么慢的时候,回放镜头出来了。
罗斯伯格在5号弯出现锁死,影响了后面几个弯的过弯节奏。
“重压之下,这个差别也太明显了吧!”
“是啊,这看起来他倒像是新秀,吴轼倒像是老手。”
赛道上的情况立马让解说们开始评论起吴轼和罗斯伯格。
因为这3圈,吴轼拉开了罗斯伯格足够的差距。
这要追回来,不是几圈内的事情。
所以解说们能够大肆评价两人了。
“吴轼看起来好像没有很紧张的时候,操作也没出现过这种大的失误。”
“嗯,至少从这个赛季来看是这样的,他太稳定了,让我想起了kimi。”
“他的心灵肯定很强大。”
“诶,我想起来了,维斯塔潘分享过一些吴轼的情况。”
“噢!英国大奖赛后的那个ins是吧?我记得维斯塔潘怎么说来着?说吴轼因为太紧张到腿抽筋了?”
“嗯,当时好像是比赛后维斯塔潘准备去找吴轼庆祝,吃了个闭门羹,了解后得知吴轼在泡冰桶。”
“对,还有就是赛前巡游的采访,维斯塔潘也说吴轼会和他抱怨梅奔太快,压力太大。”
两人一言一语也是透露出不少国内观众不好了解的消息。
“吴轼也承担了非常大的压力啊!”
“在围场谁没有压力呢?”
两人沉默了下。
不真正加入一支f1车队,是难以体会很多f1车手那种压力环境。
车队、队友、对手、车迷、赞助等等所有人都在看着你。
你一点点的失误和落后,就立马会有恶评蜂拥而至。
像是夏休前的匈牙利站,吴轼首次完赛却没上领奖台,立即招致不少人叫嚣。
那场比赛也是吴轼罕见说自己失误导致丢失了位置的。
要知道,在之前,吴轼只会说自己尽力了。
吴轼事后是否在自责?
是否受到了影响,从而在这站比赛时回想起自己的失误?
这些都是外人不得而知的。
“我听说,汉密尔顿在比赛周都会参加一些时装秀活动,这是他宣泄压力的手段。”
赛场上,科维亚特表现很猛,此时已经来到了kimi身后。
同时,维特尔的圈速在不断下降,其身后的格罗斯让仿佛看到了超车的机会。
前排这边,汉密尔顿领跑的圈速稳定在了1分52秒6-52秒9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