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文辉阁议事,林佩总是能用公理说动人心。
但他也知道,春风能化冻土却难撼磐石,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动人心更难。
——“冬青,你留一下。”
林佩叫住尧恩。
尧恩止住脚步,回身行礼:“林相还有什么交代的?”
林佩舀起一瓢水,信步去浇前院的松竹:“适才虽在场面上压住了工部,但要想落到实处绝非易事,今年是开关之年,平辽总督府所需的一百万石漕粮能否按期运达很关键,只有把事情办成,新法才能立得住,我会再找一个人来帮助你。”
尧恩道:“谁?”
林佩道:“你也挺熟悉的一个人——张济良。”
张济良原是平北布政使,现在是北直隶布政使。
“他?”尧恩微皱眉毛,“下官不是很明白,他是陆相的人,他能帮我们什么忙?”
林佩道:“他是那边的人,但因局势所迫,这个忙由不得他不帮。”
尧恩道:“如果林相能够说服他,无需太多,只要让他按照新律把通河整饬清楚,就算是解决了一大难题。”
林佩道:“好,行与不行,三日之内我给你答复。”
尧恩道:“多谢林相为我思量。”
一瓢尽。
水滴顺着青灰皲裂的树皮蜿蜒而下。
林佩抬起眼看尧恩。
松针碎影在那张脸上游移。
尧恩的眉骨分明,压着一双沉静的眼。
“冬青,不管多重的事,你总是喜欢一个人硬抗,我知道你对我的一片忠心,但我有一句心里话想要告诉你。”林佩与之擦肩而过,走向水缸,目光又落在自己的倒影上。
尧恩道:“林相请说。”
林佩道:“我是一个薄情的人,平时和大家有说有笑,但普天之下所有的人在我的心里都只不过是一颗棋子,包括你,也包括我自己。”
水缸中的倒影被舀碎。
林佩道:“你可以为了自己想做的事而追随我,但如果你只是为我,总有一天会受牵累。”
尧恩让出路。
林佩这趟浇的是左侧屋窗前的竹子。
水从竹叶滴下,在地面汇成一条细流,缓缓漫过尧恩的乌皮靴。
尧恩没有移步。
林佩道:“你不会以为我是在试探你吧?”
尧恩道:“下官知道这不是试探。”
林佩道:“知道了还站着不动?”
尧恩道:“林相,追随你就是下官想要做的事。”
林佩拿着空瓢,奈何不得地笑了笑。
*
是年,林佩在京中一切安定,考量过魏国公府新址之后,他写信回南京给兄长林佰。
【兄长钧鉴:
京中诸事已定,蒙恩赐魏国公旧邸于锦华坊。宅院宽敞,特为母亲备南向暖阁,地龙已砌,足以御北地严寒。兄若携母亲北上,一应起居俱已安排妥当。此间田产丰饶,正需经营。已遣家仆沿途接应,轻装简行即可。母亲素来畏寒,今冬可于暖阁赏梅,当胜江南湿冷。
弟佩手书,腊月初二】
林佰在南京本也已经做好乔迁的准备,接到书信之后半个月之内就动身出发。